随着每年一批批大学毕业生走向社会,面临他们职业发展的路径该如何选择,又该如何去做,怎样才能走好走对,是他们思考最多,纠结最大,困惑于心的事。这是由当下的社会现状和个人的现实情况所决定的——立足、生存、发展、买房、买车、结婚、生子、、、这些都是他们毕业离校踏入社会后,正常发展情况下,十年之内需要着手面对解决的现实问题,所以目前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年轻人走入职场后的三年内频繁跳槽,不断寻找下个驿站的场景。作为父母们不应该过于的批评指责,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予以正确的引导——谁不想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
现转载一篇文章,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年轻人的思考,一份自己的选择,可又该如何去迎对呢,现实还真的难以把握选择。
三十而立:职业发展向哪走?
我一个多年的好友,在分析了我的优势劣势和公司状况、未来前景、内部竞争、权力生态后,他鼓动我做新选择:原因在于他和我说,你HRD做到退休,按现在的可比价格计算,你一辈子的工资收入500万是均值,1000万是峰值,如果要实现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这些钱是不够的,他提出5个方式要我选择:
一是“跳”,
即跳槽,说这个是个人短期最大化的方式,最好去一个成长性的好、有一定规模的准上市企业;
一是“转”,
即转型,向营运方向转型,未来向CEO角度迈进,开拓职业发展的B计划,实现未来价值的最大化;
一是“创”,
即创业,开一家人力资源的如培训、咨询、猎头、劳务派遣等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减少工资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
一是“投”,
即投资,把你的现有存款和资本投入到股票、基金、房产上,靠稳定的投资回报提高你的收益率;
一是“兼”,
即兼职。做好现在这份工的同时,做一些兼职的工作,如顾问、培训,独立撰稿人等的工作。
跳随时可以,但要跳一个发展前景好的行业,收入大幅度提升的岗位,即将上市的公司,谈何容易?如果只要符合一条,很容易,两条就有难度,三条都符合的,我还真没收到过这样的邀请。
转的话也不是太难,但风险大,自己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过往经历倒也有一定的成功胜算,但先得去大区锻炼一年半载,再跳出去方能实现价值最大化,貌似我还没准备好?
创业?一直在考虑,但我似乎不是企业家的个性,缺乏企业家精神,在渠道和客户上也没有足够的积累。一贯稳健而为家庭承担着很多责任与负担的我敢去尝试么?
投资?买房被限,炒股被套,买基金的收入还不够交管理费。存款?开玩笑,利率比CPI还低,不是我没有决断力,而是自己放不下,放不下现在拥有的,而对未来不确定可能拥有更多却有心向神往。
所有的矛盾与纠结都在于此,他说的我懂,但要我做,貌似很难。所谓知易行难,大概如此吧,因为专一,所以专注;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才能专家。在职业发展要专业化还是多元化的选择题上,注定没有标准答案,而稳健,正如我的名字谐音一样,骑着驴子往后看吧——2011年的这个夏天,注定要在忧郁与纠结中结束。
是啊,其实职业发展的路是多元的,没有标准的答案。“跳”,估计能解决眼下的问题,从一辈子的工资收入来看,跟不跳变化也不太大,因为都是打工,待遇也都差不多;“转”,如果有能力转那是最好了,最少比不转在职位和收入上都有增加不少,但是转的风险是方向要选对,自我评估要切合实际;“创”,是质的改变,由打工变成老板,有能力那是最为理想的改变方向,只是当下的大气候是否适宜;“投”,是属于理财部分,不影响职业生涯的规划,只要把比例处理好就可以了,是否成功看的就是眼光和运气了;“兼”,这个是最稳当的改变,说白了就是为了增加收入把8小时的工作变成10小时甚至更长,不过可能比加班收入高不少、、、其实这种种的思考,相信目前很多年轻人都会也都在做,三十而立在现在看来是一道很艰难的坎。当然,也可能在十数年之后回顾会发现自己现在的顾虑无非是一种自我的折磨而已,选择之前应该是最复杂的过程,需要“瞻前顾后”,选好了决定了就义无反顾的走下去——莫徘徊莫回头!
很欣赏哲人的那句话——“你想怎么生活,你就怎么做”,送上与徘徊纠结中的年轻人分享。理想是美好的,生活是现实的,选择是必须的,规划是重要的,心态是关键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