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一场歇斯底里的芭蕾

对很多的道理,慢慢的都理解了。这样的过程被人们称为成长。而姝然则把这样的过程叫做歇斯底里的芭蕾。或许您认为这并不搭界的比喻,但是姝然却觉得再贴切不过了,因为芭蕾在踮起脚尖的刹那,整个世界、整个人生就在脚尖被完整的演绎。旋转、跳跃、坠落、疼痛、谢幕……

当爱情被评选为人类第一奢侈的今天,在爱情里的人们都成了悲观主义者。至于相信还是不信爱情,这都不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人们根本不知道是该相信还是不信它,这才要命。所以,在看到类似两小无猜,至死不渝的爱情时,人们就会条件反射的激动。于是更多的人把这种绝望化作希望寄情于网络、游戏、文字或电影中,在这些虚构的世界里,纯粹着简单着美好着。没人再去想这种生活,究竟是喜欢这样生活方式本身,还是喜欢一种预期,一种前景,一种未来可以预见到的一切可能性。比如网恋这件事,通过聊天,相互慰藉等等的过程,肯定会产生感情,不过这个感情的基础来自于这些过程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而不是来自于对方本身。换言之,这个过程你换一个人去重复做,你照样可以和TA积起深厚的感情。

少不更事的时候,我们总以为只有某个特定的对象才能给我们带来我们自己想要的幸福感,长大后知道了真正能给予自己幸福的人是这样的:Ta不认识我,我会喜欢Ta;Ta拒绝我,我会喜欢Ta;Ta反复拒绝我,我还是喜欢Ta;Ta不回我信,不听我电话,不回我短信,我还是喜欢Ta;Ta和别人谈恋爱,我还是喜欢Ta;Ta和别人上床,我还是喜欢Ta;Ta和别人结婚,我还是喜欢Ta;Ta死了,我还是喜欢Ta。因为我喜欢的是Ta本人,Ta本人不变,感情就不会也没有理由变。这一切都不会随着Ta对我的态度,Ta自身的选择而变化。这是我理解的爱情,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爱情。因为我的灵魂有洁癖。

我想如果不存在将就凑合的心理,如果每个人都是固执的完美主义者,那么你喜欢的人也正好喜欢你的几率就很小了。反之遇到喜欢上,那便是雷打不动的定格。然而爱情投射的对象本身,人品突变,性格突变,样貌突变,这些状况发生的概率很小,这说明爱情对象就在那,那么爱情也该随之永恒吧?喜欢的是这个人,而不是和Ta可以上床或者结婚这种期盼。这个世界上,能和你上床的人很多,能和你交谈的人很少,又能和你上床又能交谈的人则更少。午夜梦回想到某人时会酸楚难言,打开日记本握着笔一个晚上,脑子里狂奔,笔下一个字写不出,经年后再见依旧心潮澎湃,这一切就是爱情的原态,是生命给予它的特性。

欲望都市里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世界上有两种男人,有种男人会与你执手偕老,有种人只知道和你上床,和你上床的男人一文不值。要找到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一样爱你的人不容易。我喜欢廖一梅那种稍微有些流氓式的行文风格,因为这是我最欠缺的。我喜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想从她这样生活和感情经验都相当丰富的女人学点什么。她无拘无束的态度在文字里肆意张扬,比如“天使的脸庞婊子的心肠”等等。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却败在了一个被她称作假情圣老情圣的文坛风流面前,于是她终于领悟了爱情的要义,终于知道了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对世界唯一眷恋的只是那个她爱的男人。为了这爱,时间停止了空间变小了,一切的一切都因为爱的存在不一样了,这就是爱情。极致的,纵情的,致命的。

时间总是粗暴的让肉体老去,命运总是毫无预见的让变故出现,疾病总能残忍的诠释出爱情的真实。当一切都在衰竭,我只有奋不顾身,在我们苦难的马戏班,为你跳一场歇斯底里的芭蕾。最后感受一次世界被脚尖操纵的快感。姝然一直在写作,最开始写博客是为了记得,或者说是不想忘那些流逝的时光。而此刻回头去看,我把最真的心都留在了这里,只是最初的博客,全部文字都被删掉,几分钟,便把几年的时间轻易抹去……想忘,也想安静。如果不留比不忘难懂。如果自此你们能幸福。姝然。感恩。祈祷。

  • 标签:
  • 本文由 雨婷 发表于:2020-10-27 15:1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