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父母的话,也有可能不是孝顺,而是坑爹。
战国时期的曾子以孝出名,流传至今的《孝经》就是他写的。
相传曾子曾经和父亲一起在瓜地里锄草,不小心把瓜苗铲了。曾子的父亲因此大怒,用大棒击打曾子的后背。曾子被打晕在地上,很久都没苏醒。
而曾子苏醒后第一件事就是给父亲道歉:“由于我的过错,让您如此劳累来教训我,您没累坏吧?”
到了晚上,曾子还弹琴唱歌,让父亲知道自己身体健康,心情愉快,避免父亲自责。
当地人听说了这件事后都对曾子非常赞赏。但是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后,却告诫自己的弟子们说:“曾子来了,不要让他进门。我不想见他。”
曾子觉得自己没有错误,于是托孔子另外一个弟子去询问,孔子说:
“你没听说舜吗?他的父亲也经常打他。当他父亲用大棒打他的时候,他就跑了;用小藤条打他的时候,他就受着。
“你看你。在父亲暴怒的时候,用大棍子打你,你也不跑。这分明是要陷你的父亲于不义呀!你这是坑爹!”
曾子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孝,但是孔子觉得不是。那真正的孝是什么呢?
《弟子规》说:“父母责,须承受”,“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虽然也是在说舜的故事,但是这明显容易形成价值误导。
无论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是爱,还是憎,子女的孝顺都是值得肯定与赞扬的,没有高下之分。
我们也都熟悉儒家所提倡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及“君为臣纲、夫为妇纲、父为子纲”。甚至有人提倡“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听父母的话,做个乖孩子就是孝顺吗?毫无条件顺从父母,压抑自我,就是孝顺吗?事情客观正确与顺从父母的意愿,哪个更重要?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我们在顺从父母的时候,如果父母本身错误的,岂不是助长了错误的发生?
国馆君以为,真正的孝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尊敬父母。很多人以为能给父母锦衣玉食,就是孝顺。但是“牛马皆有所养,不敬,何有别乎?”尊敬,不仅仅是孝敬父母,也是和他人相处的基本原则。
其次,家庭和睦与幸福。对父母最好的孝顺,莫过于营造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这需要我们首先自己幸福快乐,多与父母相处。
第三,要有所成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心愿。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争取取得更大的成就,无疑是给予父母最大的慰藉。
是否顺从父母,则不该是孝顺与否的判断标准。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活法。何况父母的观点也未必就是正确的。而我们只要做好沟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