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所有完美,
都从不尽完美开始。
人生的韵味,正在于这不尽完美之中。
——国馆君按
莫言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人生也如月圆月缺在不断交替,难以完全圆满。但这也是一种福气。路走尽了,难避绝处;留不尽之意,有另一番风景。
《小窗幽记》言:“凡事,留不尽之意则机圆;凡情,留不尽之意则味深;凡言,留不尽之意则致远;凡兴,留不尽之意则趣多。”这就有说不尽的个中三昧。
凡事,留不尽之意则机圆
做事留不尽之意,就是要当胡适所批评过的“差不多先生”吗?非也。
“差不多先生”,在态度上差不多就行,做事却是马虎苟且。“留不尽之意”,在态度上却是尽心尽力,只是在手段上讲究变通,留绵绵不尽的余地。
留不尽者所得之“机”,是生机的“机”。凡事尽善尽美之人,方能领略“不尽之意”的哲学。就如李嘉诚先生所说:“不把事情做绝,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君子内方外圆,讲究的就是这种左右逢源。
凡情,留不尽之意则味深
报国情,友情,爱情……,人生之情,触目皆是。
中国人的感情传达,从来都是含蓄委婉的。家国之情,是“醉里挑灯看剑”的勤恳;那沙场杀戮的凌云壮志,化作梦中铁马冰河的广漠。兄弟之情,是“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落寞;相互扶持的手足,不需要高谈阔论,只是在最需要的时候嘘寒问暖。男女之情,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相思;浓得化不开的深情,只能凭栏望远,摔在“草色烟光”之外。
一刹那的热烈表达,不乏肤浅的皮肤烂淫。而永恒情感的意味,永远都在欲说还休。
凡言,留不尽之意则致远
人类的言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经,先秦诸子、四书五经、佛经,大多言简意赅,毫无废话。一类是论,用于解释经典,需要繁杂的推理辩驳,不免卷帙浩繁,二十四史、四书章句集注,都属于此类。
《老子》论说大道,只有区区五千言。《心经》直指人心,只需要二百六十个字。禅宗见性成佛,甚至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可是经典中的不尽之意,却延绵流长,传颂千年。
凡兴,留不尽之意则趣多
人的兴味,往往短暂。钱钟书说:“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因此快乐之可贵,正在于它是“快”的。
正因为兴味太快过去,所以人要懂得为自己留不尽之意。或许我们可以学学晋代的王子猷。他想去拜访好朋友,劳师动众地夜乘小舟去到人家门口,居然连门都没敲就掉头走人了。人问其故,他说:“乘兴而行,兴尽而返。哪里需要见什么好朋友。”王子猷很聪明:对于他来说,兴味只在拜访朋友的过程。过程结束了,见不到朋友,下次再来呗!
有趣。不仅王子猷有趣,读者如千年后的我们,也觉得趣味盎然。
处世之道,最忌走极端。极端之人,钻牛角尖,锱铢必较,容易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留不尽之意,享不尽之风流,正是生活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