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无知,你会走向何处

——献给年轻父母的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侃言

我们期冀孩子平安健康,切盼孩子如兰似玉,渴望孩子功成名就,封侯拜相,光宗耀祖,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大亨富翁,这是为父为母的标尺和准则.

我们漫无边际的人力投资,智力开发,意欲孩子享有最理想的生活,据守最理想的成长空间,拥有最理想的生存环境,浩浩荡荡的年轻父母大军,倾力打造着不受一顶点委屈的模拟真空和仙境.

从宝宝呱呱坠入红尘那刻起,就呵护有加,执着万分,溺爱超限,含在嘴里怕融化,放在眼里怕磨损,千方百计以宝宝为中心,不惜力地关注,不惜力地养育。宝宝的哭声是冲锋号,是指挥棒,是控制阀;宝宝的要求是命令,是圣旨,是最高指示。唯宝宝是从,唯宝宝是命,殊不知宝宝长大后,因了先前生活的无约束、无恒定、无守信,过份的满足欲,滋生出目中无人,自私任性;殊不知长大后,宝宝只接受索取,不懂得给予而唯我独尊;更不知宝宝长大后,缺乏人性化、社会化的责任心、义务感。

孩子做独生,吃独食,享特殊。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三路大军倾巢出动,整整一个团队的阵势,诺大的爱潮汹涌而来,于是乎,孩子被淹没在爱的汪洋大海之中。

我们团结一致向子看,陪他,娇他,捧他,护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爱如飞流直下,飞珠贱玉,缠绕着孩子转来转去,孩子是恒星,我们是卫星;孩子是太阳,我们是地球;孩子是小皇帝,我们是大太监,一天到晚孩子不得安静,大人没了消停;孩子不得安宁,大人没了平衡。害怕孩子哭闹,迁就孩子无理的哭闹,妥协孩子的无理要求。顿辄祈求央告,百般乞讨,孩子有点小疾,大惊小怪,惊惶失措,如惊弓之鸟,似无头苍蝇。加之,奶奶爷爷、姥姥姥爷横刀立马,左右护驾,孩子有了“保护伞”,“避难所”,更是干柴烈火,火上浇油,父母默许无对策,到后来,孩子变成了蛮不讲理的小霸主、“人来疯”,注意力不集中,自感不凡,高人一筹,欺人一码,自私自利潜入幼小的心灵,没有了同情心,没有了关心他人的善举。而我们的父母却不晓得这是迷失的爱路,不晓的这是急功近利的下策,不晓得这与施教本意相距十万八千里,不晓得这是对稚嫩生命的亵渎,不晓的这是对原生态天真、烂熳、纯善人格的无意践踏,不晓得这是对孩子健康心智无知的肆虐,不晓得这是病态扭曲的导引。

从幼儿园起,父母就给孩子报了一大堆拔苗助长的启智班、兴趣班。因为社会群体的父母互相樊比,决计竞争,学外语,习画画,练书法,弹琴导舞攻武术。双休不休,满满的周安排,夜复习,见缝插针,不留空缺,剥夺了属于孩子的整个空间.父母还铮铮有辞:爱孩子非如此不可,否则落后别人,亏了孩子将来的前程似锦。

小学到中学,一路走来,父母逐渐进入盲人摸象的迷茫阶段,扮演起了监督员和保镖的角色,经常地想要纠正孩子婴幼儿形成的自制力差,专注力差的弊端,拿自已的孩子与别人的类比,想让孩子“努力”,想让孩子“加油”,想让孩子产生一丝危机感,以相反的信息比照,企图说服孩子就教。这一来,平日里与孩子沟通少了,批评多了;期望值高了,父母的情绪低了。家庭教育的情境,开始上演着<红楼梦>的传统剧情,贾政笞挞,王夫人道“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先勒死我-----”本能的庇护,本能的寻找庇护,如唱对台戏一样,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怀,父母不统一,爷爷奶奶和父母不统一。无数次,无数个不统一,常常是屡见不鲜,一家子互相埋怨,互相推诿,互相争持,一扬一抑,一松一紧,孩子的劣性自然漫无边际的疯长开来。

节奏激烈的现代生活,左右着年轻父母,生计、生存挤压着年轻父母,父母烦忧忙碌的身心,凸显出情绪的摇摇摆摆。有时溺爱如命,在时心情糟糕而不管不顾,有时借孩子发泄心中的不快,时紧时松的无意识心态,直接作用于孩子,日积月累,孩子的情绪备受感染,屡遭影响,孩子自觉不自觉的飘飘忽忽,犹疑不定,重则阅世非此及彼,非黑即白。久之,导致孩子人格染有缺陷,甚而至于走上歧路,步入极端。而此时,父母进入百思不解的尴尬境地,自然无法避免得出现不定时的父咆母哮,不定时的冷漠无奈。痛惜孩子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就已经错得一塌糊涂了。

幼时,我们把孩子当作炫耀的私有财产,上学后,又试图将其塑造成父母心中设计出的模式、勾画出的形象,导演成自己想象中的理想种子,自以为是地认为孩子不该做这,不该做那,不该做家务。于是,孩子远离了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缺少了笑声和童趣,剥夺了儿童应享的自由,应有的天真烂漫。我们总是彰显这样的说教,“你为啥不象人家的孩子那样”,“你怎么一点也不懂事”,“你简直笨到家了”,“人家孩子比你聪明”,“妈妈求你了”,“老老实实去做,不然会揍死你”,“你滚吧,想去哪就去哪”等等,等等!恍惚间好象将幼儿时的耐心、爱言、善行都抛入九霄云外了。诸如对比、刺激、批评、伤害统统出笼了,因此,孩子孽生了本能的敌对和叛逆,幼小的心灵里注入多余感、威协感、乞求感、计穷感。使之孤独光顾,无足轻重,蔑视父母,诱发自卑,继续朝向某种行为一路走到黑.

易理讲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我们孩子不知盘中餐的艰辛,不知赚钱为那般,却要吃最好的美味佳肴,要穿最好的锦衣绫罗,谁给的,父母给的;谁教的,父母教的,社会及电视媒介教的。朋友与同学间攀比着,父母则乐此不疲的欣赏,怂恿,鼓励,“妈妈明天给你买更好的压倒他们”,孩儿不知,父母无知。老辈人有道是“享福太多,会折你的福报”,天道本源有折福折寿之说,总有一天你会认为此话是不无道理的.人本身就如能量场,违背自然之道,你溺爱无限,能量过犹,物极必反,凶兆就会不期而来,天灾人祸就会悄悄降临.“厚德载物”,德之能量有限,载物各有轻重,孩子无德、缺德、失德,载不动鲜活升腾的“物”,岂能不报应父母无知愚昧的畸爱。

爱子苍生万类皆备,爱法却有天壤之别,红尘生物之精灵的爱子,点点滴滴,时时处处,要让孩子享受爱的同时,也得让其学会去爱,去恩报,不能爱的一去不复返。独子的年代,溺爱满世界的横行,孩子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优贵生活,一切的一切,父母代办天经地义。从蝌蚪时期,就不叫孩子做些许小事,上学做值日,家长越俎代庖,只要孩子学习好,什么都别管,所有时间花在读书上,直到送子送到大学门,有的家长甚至继续送下去----不断的重复着一句“你不行,爸妈来”,孩子的心底久而会默认不行,没了自信,没了主见,少了可塑的性格。大包大揽的释放爱心,归属后患无穷,父母的出发点违逆了落脚点,良好的愿望欺辱了迷茫的理想。

孩子生活能力渐渐地滑落到残智的状态,弱智的行为,层出不穷的赝品从家庭到学校这条生产线上出厂了,这就是中国年轻父母的“中国制造”,质差量大,弄巧成绌,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把如花的岁月、锦绣的前程,全部的爱,宝贵的青春,心甘情愿献给孩子,在一种伟大的、崇高的、空空洞洞的盲目追求中,爱却货真价实地被扭曲了。而我们的小皇帝对父母的爱心不以为意,不以为然,年复一年,麻木不仁,自私无情,像魔鬼一样侵入孩子稚嫩的机体,积淀归终,孩子走到了言不听,计不从,叛逆悄然而生。父母则黔驴技穷,先前的温顺泥牛入海,赤心大爱逃之夭夭。倘若还有残存的一缕暖阳,容纳浪子,以春风化雨的脉脉温情融化孩子荒芜的心灵,或许会主动摘去自己的痛失和不轨,父母也少吞些悔恨之果,少饮些自责之泪。古训“娇子如弃子,溺子如害子”,父母爱的无知,潜伏的答案大概如是!

溺子就是让其输在起跑线上,就是隐性的扼杀在摇篮里,就是夭折在温室里。深受其害的娇子,长大后往往人格难以健全,难以适应人际交洽。耳闻目睹的多是病态的弱柳扶风,情绪偏颇,性情偏激,定力不足,遇事忧柔,做事寡断,缺乏坚韧,缺乏毅力,缺乏能力,缺乏正确的人生观。

现实告诉我们,相当数量的少年逾规犯法,究其因均是父母溺爱的受害者,一旦迈出家的小天地,在滚滚红尘的大环境中,“小皇帝”挑战社会,原形毕现,忍无可忍,骄横跋扈者有之,惹上官司者有之。媒体信息,留日男孩汪某机场拔刀相向,刺伤亲母;钢琴男孩药家鑫交通肇事大开杀戒,手段自私残忍。类似事件不在少数,我们为孩子惋惜,为其父母痛心。

面对曾经“可爱的宝贝”,父母常怀困惑,百思不得其解,以致委屈泣下。伤感、叹息后,又退一步乞求,以“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祖俗,企图打动孩子失血的心,殊不知“纵容”、“溺爱”种下的苦果,惯性使然,收效甚微,悔之晚矣!

幼教,家庭与学校应遵循自然之道,全方位开发启智,因今日经济上的成功几乎成为判断子女的价值标准。特权与不公现象时刻冲撞着年轻父母的视听,独子现状,家长在生活上绞尽脑汁,挖空心思,舍得脱皮掉肉,舍得万贯家资,要孩子倾力事业,名扬天下,大吉大富。否则,那便是失败的人生,遗憾的人生。用纯经济的思维教子,折射出中国市场经济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与厚德本源育人的大相径庭,中国式家庭教育是癌变的,悉被功利的魔幻所玷污,所霸占。它所产生的影响,已不在社会群体表层,而是深入到内脏骨髓,它所遗留下的后遗症,在未来的代代传承中,中国这一主流人群会走向何处,似乎是难以预测的一道坎.

不可思议的未来,仿佛梦呓似的,可自已的宝贝就近在眼前,就那么真切,真实到根本不相信那个可爱的小宝贝,多年以来一直苦苦经营的希望之梦,难道命中注定遭劫,恨命运作弄人,恨命运不公允,恨命运如此多舛。曾经的憧憬,当下的宝贝,变成了现实的笑柄,变成了针和刺,变成了相反的逆子.爱得深,伤得也痛;爱的切,伤得也彻;爱的无知,伤得也糊里糊涂.只能默默的饮下这丧失灵长理智的动物性的爱,动物性的爱是冲动的,不理性的,它势如一匹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又象似山洪暴发一去不复返.我们遗憾,原来所向往、所追求的高境界是虚无缥缈的,是缺失指南的.

爱的无知__溺爱,得到的是苦涩的果实,遭际的是冷酷的现实,体验的是僵硬的伦理,承受的是沉痛的伤害.这杯苦酒的酿就,只能让我们的父母来品尝、畅饮了。

  • 标签:
  • 本文由 书昀 发表于:2023-06-01 18: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