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请不要鼠目寸光

我非常想告诉家长,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您的孩子未来的成败还是要靠您自己的努力,我这里所说的成,不是以高分考上北大清华,所说的败,也不是高考落榜,上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阶段,经历这个阶段的人和不经历这个阶段的人从人才这个角度认定,没什么本质区别,比尔盖茨是全球公认的人才,他不是没读完大学就创业去了吗?

我想说的是,孩子的成败最基本的标准是,他是否有能力创业,有坚定的人生信念,有良好的品德,有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素质,有不断学习提高的潜力--

家庭的爱是至关重要的,要想让孩子成功,千万不要用爱毁灭自己的孩子没。我介绍几个例子给大家。

去年,一个女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她的妈妈连忙给自己的在那所大学工作的同学去电话说"一,千万给孩子安排一个朝阳的宿舍,屋里不能有农村人。二,宿舍里不能有贫困生,那样孩子会变态。"后来家长和孩子提前到校,对宿舍还满意,但是接下来就提出"军训太累,我们请假。伙食太单调,我们要买个微波炉--后来父母必须走了,那孩子连哭带喊不让他们上车--

写到这里,我想起2001年我送格格上福州读书,我们住在福州大学专家公寓,正好赶上电视报道美国刚刚发生的911爆炸案,狡兔和我专心看新闻时,有一阵哭声传来,隔壁一位女士正挂电话,她说:"儿子嫌这里天太热,说啥要回去不念了,要不回去吧,明年再说。"我听了感觉很奇怪,上大学是读书去了,和天气有什么关系呢?

我给大家播播新闻吧:

某大学有一新生在家没刷过碗,于是让妈妈给买了一箱一次性碗筷,用没了,同学说你这太浪费,用饭盒吧,他第一次刷饭盒居然恶心,一直调节不好,他说家里有保姆刷,他干不了保姆的活。

还有个新生入学时嫌天热,让爸爸在宿舍安空调,爸爸请示学校,学校不同意,那学生只好和同学们共用天棚上的吊扇,后来他跳楼自杀了,理由是没有住过没空调的房子实在受不了。

一个大学生从东北到北京读书,每个假期都得家长接送,必须坐软卧否则不上车。

这样缺少承受力的大学生太多了,我不多介绍了,也许有人说我讲的都是特例,那我接下来讲讲共性的问题。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普遍很低,丢东西他们不怪自己不会经管财务,怪小偷;

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普遍很低,他们责怪同学的友谊不真诚,但是很少把自己的真诚给别人;

大学生的宽容心态很弱,大部分人付出就要回报,否则再不付出。同学之间有了矛盾不会从自己这一面找原因,错误都是别人的,委屈全是自己的。

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普遍很低,受不了挫折,失恋了我就消极颓废,失败了我就看破红尘,动辄用逃课酗酒或自杀寻求解脱,不能够坚强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大学生自控力普遍很低,一上大学就寻求自由和潇洒,尽情玩乐,全然不顾学业不想未来,昏昏厄厄的人天天成群在我们眼前晃,他们不会学习,也不知道为什么学习。

但是他们毕竟是生活在大学校园里,面对生活和竞争他们困惑,他们压抑苦恼,所以现在他们常说"烦着呢。"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十分严重--抑郁、焦虑、自卑、恐怖症、强迫症,甚至自闭,我每天就和他们在一起,探讨的结论让我明白了一点,在他们走向今天的过程中,父母的爱是罪恶的渊源。

我们在大学工作的老师把这些问题往往归罪于小学和中学教育,我认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中小学还没有办法实施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但是孩子的成长不能等,所以让家长们先行一步非常必要。所以我在这里坦率地谈一谈爱这个问题,我先说结论:爱得不当,必然毁灭你的孩子。

首先,爱孩子,就不要给他太丰富的物质享受。他还没有创造的能力,就没有资格享受。丰衣足食就够了,别让孩子从小就有"享受是自然"的心态,将来的社会,只有实力的竞争没有现成的享受条件。或许有人说"你个教书匠发不了财只好这样说,我是富翁我怕啥?"我告诉你,靠山山倒靠树树枯,你陪不了孩子一辈子。

同时,爱孩子,就让他在磨难中长大。不要替孩子做他该自己做的事,别怕孩子吃苦,不用替他背书包,更用不着开车送他上学,他的小脚丫就是走路用的,肩膀头就是背着书包长壮实的。孩子和同学闹矛盾吃了点亏,用不着非要找谁算帐,教孩子些防卫知识再教他宽容待人,就挺好。

为什么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和家庭的决策呢?爱他,就让他早些有责任感,早些体验成就感,不要压制孩子的独立意识,他自己的事让他自己拿主意,父母的权利只限于建议,你的孩子到小学二年级,就该有主见了。给孩子有计划的安排家务活,让他在实做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爱孩子,就要用对等的心态和孩子对话,作错了批评要严厉,没有必要用拳头征服,打大的孩子人格裂变严重,将来还是父母后悔。孩子的观点和父母不同,那就要商量,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一想,尽量给孩子独立做主的机会。

很多爱的方式是大错特错的。比如:孩子要买东西,躺在商店的地上不起来,有许多家长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屈服,这样的纵容式的爱非常可悲,结果就是孩子一哭你就屈服,你不屈服他就哭,这是恶性循环。

怎么办?他不是用哭要挟你吗?告诉孩子,哭时不讨论事情,想研究事时别哭。先把眼泪止住。然后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他陈述自己的想法,最后一起谈论结果,孩子有表态的权利,父母也要公正。

爱孩子,就别把奖励放在生活中,孩子做得好是他的义务和责任,有奖励的必要吗?

现在我工作去了,下章再谈。

  • 标签:
  • 本文由 熙明 发表于:2020-10-14 15:1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