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最该删繁就简的地方,叫朋友圈

今天我们有许多朋友,

但不一定有一个知己。

在现代社会,朋友来得太容易了。

去一次多年未参加的同学聚会,很容易勾起过往求学岁月的喜悦辛酸。只需一句寒暄、一个拥抱,多年同学就可以转变为朋友(同学是一种被学校固定的身份,朋友才是自我认定的关系)。

哪怕出席一场宴会,出于社交礼仪的需要,也很容易换回一大堆名片、电话、微信好友。回到家一看,朋友圈又壮大了一轮。

古龙曾说:一个人往往会在最奇怪的时候、最奇怪的地方,和一个最想不到的人变成朋友。甚至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这种感情是怎么来的。

武侠小说里面,行走江湖的人需要知交遍天下。无他,只为增加生存率。现代社会越发文明,人却越来越孤独。走到哪里都有旧雨新知响应,庶几可以疗慰落寞的心灵。

然而“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以看出得知己的难。朋友太多,就可以成就自己热闹繁华的生活了么?恐怕没那么简单。

朋友太多,第一个恐怕不是开心,而是累。

下班之后家庭生活放一边,先同朋友去酒肉生活,不去不好意思,还是无可奈何去了,不然朋友都白交了。

没朋友其实不可怕,最烦人的是你花费了很多时间交朋友,却发现最后这都是无效社交。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是资深HR,手上的人脉资源不可谓不多。可是在父亲病倒急需一大笔钱的时候,所有朋友都避她唯恐不及。

朋友是需要交心的。以利益交换为前提建立起来的关系,难敌“人走茶凉”式的结局。这样的朋友,用一句话描述就是:“没事的时候别找我,有事的时候更不要找我!”

钱钟书说:“假使恋爱是人生的必需,那么友谊只能算是一种奢侈。”没有人能够预料到自己能否遇到真正知心的人。钟子期遇上伯牙,管仲遇上鲍叔牙,鲁迅遇上瞿秋白,马克思遇上恩格斯,都需要几生修到的缘分。

余光中曾把朋友分成四型:高级而有趣,高级而无趣,低级而有趣,低级而无趣。苏东坡、钱钟书之类,大抵是第一型,稀少而珍贵;学识渊博、不苟言笑的人,大抵是第二型,可以给你灌鸡汤、涨姿势;一般的人,喜欢开开玩笑,乐享生活娱乐至死,大抵都是第三第四型。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朋友圈。如果要给自己的朋友圈减减肥,不妨根据余光中的标准进行剪裁。

举个例子,霍建华和胡歌两位“老干部”生活清淡,除了拍戏就是宅在家中,拒绝上任何综艺节目。他们坦言自己生活中是个很无趣的人。

那正好,两个人凑了一对CP。胡歌曾经形容两人不怎么联系,但在关键时刻,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对方身边。相信他们都是彼此朋友圈中少有的可以交心的人了。

无事时各自忙活,有事时彼此挂牵。真朋友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如果始终找不到真朋友,那么与普通朋友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即可。与其花时间进行无效社交,还不如花时间静静独处。

叔本华有言:“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真正的勇士,不会惮于删朋友。找个时间,给朋友圈好好删繁就简,然后关上手机,舒服窝在沙发里,享受一段轰轰烈烈的平静。

这样才开心。

  • 标签:
  • 本文由 朝晖 发表于:2025-01-14 20:1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