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所有的内向,都是聊错了对象

上个月休年假,我去了上海一趟看望我的闺蜜W姑娘,我在虹桥火车站地铁口等着她来接我,我心里算了一下,我们大概有一年多没见上面了,不一会她过来了,我第一时间扑上去拥抱她,然后大喊一句“死女人你的痘痘少了好多,皮肤好些了呢!”

我跟着她到了住在公园前小区的小屋里,然后开始打开行李,卸妆洗脸,换上舒服的衣服,往她的床上一躺,在接下来的这一个星期里,我白天去上海的各种小巷子里找有意思好玩的咖啡厅跟餐厅待着写东西看书,晚上去东方明珠旁边的写字楼接她下班。

假期完了我收拾行李回深圳,第二天到家的时候收到W姑娘的信息,她说当我第一天去接你的时候,我在地铁上有些纠结,不知道如何跟你开场,我感觉我们这么久没见面了,一定会有一些生疏了,所以我真不知道怎么开始跟你打招呼的方式,谁知道你看见我第一眼就拿我脸上的痘痘开涮,我也终于放松下来了。

这个W姑娘应该是我生命里遇见过的,内向仅次于我的女生了,看到她发过来的这条信息的时候,其实我没有告诉她的是,其实我在等待她来接我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也出现过各种该如何开场的思考,但是后来我想着,估计这个姑娘要比我更被动,所以我只能做那一个主动的人儿了。

但是除了这个W姑娘以外,我就成了我身边所有人眼中那个内向而被动的人,尽管现在为了社交为了工作的需要,我会把自己外向活泼的那部分表现出来,而且随着我自己越发的成熟,遇到事情不再像以前那么慌张,所以我身边朋友给我的评价就是很稳重,但是我自己知道做到这一步对我而言是件多难的事情。

我从小到大是个内向的女孩,读书的日子除了上学,假期时间我会在家里待上两个月也不出门,自己一个人看书当老师自言自语,做手工活给布娃娃穿衣服过家家,于是家里的亲戚从来不知道我们家有一个女儿的存在。

小时候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是有分歧的,我妈觉得我是个文静的女孩很是乖巧,她很是满意,而我爸总是在晚上跟我一起看电视的时候会旁敲侧击的问我,你在学校有没有玩得很好的小伙伴呀?你看看你明天要不要去你们同学家里玩一下呀?或者叫他们上我们家也是可以的呢?我就在一旁静静看着电视,一言不发。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中,我依旧是那个安静斯文,连上课也不爱举手回答的小孩。

进入大学以后,我觉得自己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尤其是我的几个室友,她们一个比一个能说会道,以至于入学军训的时候教官需要挑选同学上去表演节目,她们几个一股脑就上去了,这种往前冲的阵势,一开始就意味着未来要持续四年的时间了。

我想过如果让我评定大学里最难割舍的回忆之一,大概就是这几个室友了,可是尽管如今的回忆是美好的,可是当年在一个宿舍生活四年的时候,我真的是又爱又恨这段时光。

我的邮箱每天也会收到很多的留言,问我跟大学舍友相处不和怎么办?我于是问这样的不合是什么意思,有人回答是因为作息时间不一样,有人回答说在宿舍看书会被笑话,也有人回答说在对一些兴趣爱好上得不到认同于是很是受伤。

我给这些个留言一一回复,说我没有办法告诉你具体的实操解决方法,因为每个人的境遇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能告诉你的是,尽量在这个小型的团体里学会适应跟改变,而且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有人身攻击或者更加严重的冲突,人生太长,遇上的人太多,犯不着在这一场相对而言也算单纯的岁月里毁掉这份同学友情。

当然这一切感受也是我自己走过来了,走入职场遇上更多的人了,于是反推过去才觉得这段大学室友的关系如此的美好而珍贵,因为在这狭窄的四张床四张桌椅的空间里,我开始理解了人际关系经营的第一步。

也是在这四个人相处的磁场里,我开始学会该如何拿不同的话题分别跟她们进行沟通,比如说如今在上海交大读博士的C同学,她是个从小到大家境都很优越的姑娘,加上父母以及爷爷奶奶辈都是知识分子,于是她的言行举重会有很多中规中矩关于仪式的部分,于是在跟她的对话里,我会跟她探讨关于读书跟学业研究的部分,事实证明这条路子是对的,她如今就往学术这条路上一步步深造去了。

另一个我自认为的奇葩D姑娘之所以奇葩,是因为她在大学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到了我当时还没领悟,但是如今很是羡慕的部分,她对很多小众音乐跟电影有着很深的研究,遇上感兴趣的片子她会通宵达旦的看一场也不觉得疲惫,有段时间她对哲学一些形而上学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于是她就一节一节的去旁听隔壁哲学系的专业课,她喜欢的东西也很特别,比如鸡尾酒、小众的乐队、奇怪的漫画、以及关于双性恋的研究。

有段时间我一直觉得她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故意去喜欢那些我看不懂的东西,但是后来我发现她对这些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的时候,我就确定她不是纯粹的叶公好龙了,于是从那以后,应该是到了大学后半阶段吧,我开始愿意跟她探讨一些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也会把自己的一些疑惑抛出来问问她的想法,因为我觉得她是能听得懂我要表达的东西是什么的。

于是后来,当D姑娘告诉我,她嫁给了一个研究海洋生物的博士的时候,我一点也不讶异,当她告诉我他们两个是因为在校内上喜欢上了同一张很小众的唱片,然后开始有了后面的故事,最后发展到结婚成为夫妻,我更是印证了我心里的那个观点,那些觉得遇不上对的人的男男女女,真的是因为还没有找到那个愿意让自己变得外向的人儿。

记得有一次我看王志文的采访,那个时候的他还是单身汉,主持人朱军问他为什么现在这个年纪了还没有结婚,是因为没有看得上的女生吗,你的条件得有多高啊?王志文回答说,我想找个可以聊天的。

朱军这时候笑说,聊天很简单啊,也不是件多难的事情?王志文回答说,聊天是很简单,但是找一个我愿意跟她聊天,她也愿意跟我聊天的,太难,更何况是想找个半夜里也愿意聊天的人过日子,这就更难了。

当年看到这段对话的时候,我一直不知道这其中的含义是什么,直到后来参加工作后,有一次我陪我的女生朋友去相亲,遇上了一个还不错的男生,后来两个人也有过几次约会,可是几次下来,女生告诉我还是发展不下去了,我问具体原因,女生告诉我,我们出去散步逛街他都一一陪同,吃饭的时候点餐盛饭倒茶也都彬彬有礼,可是就是没有话题,我一开始以为是两个人不是很熟,可是几次下来依旧是这样,我真的就受不了了。

女生朋友告诉我,在我的原则里,我觉得双方总是得有一个人相对而言比较主动的,我一开始给他机会让他表现,他在行为处事上很是不错,但是真是没有几句话出口,于是我想着那我就主动一些好了,可是他的回答也总是慢半拍,我知道感情需要耐心,但是我更知道,感情也需要感觉,这种感觉就是让我愿意说话聊天分享,并且有所反馈的节奏感,否则,这样的味同嚼蜡相处对彼此都是一种负担。

我默默点头,于是第二天帮女生朋友回复了那个男生,大概说明了情况,果然,男生的回复也是,我也一直觉得我们不大合适,虽然看上去各方面条件以及性格都还算可以,但是没有话题也很是痛苦,希望你能谅解。

嗯,这一次我算是真的谅解了,也是从那以后,我不敢轻易做红娘撮合别人了,即使再有身边人请求牵线搭桥,我就会直接回复,那你们先在微信上交流一番,社交网络这么宽松的环境如果还不能让你们擦出火花,那我也是无能为力了。

昨天夜里,耳语的创始人苹果姐姐问我,上周那天跟你见面聊天的时候,你告诉我你在我的文字里有跟别人感觉不一样的部分,你能告诉我这是什么吗?

我细细想了一下,我了解苹果姐姐,是从她给硅谷创业家画的画像开始,然后开始了解到她的故事,她从高中就去美国留学,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进入华尔街成为金融分析师,完成了别人眼中学霸的转型之路,然后她带着团队回中国创业,这大半年里组织了50多场分享会,于是她成为了很多人眼中的励志榜样跟偶像。

其实在我的心里,苹果姐姐也是我的榜样,但是我对这种榜样的理解,并不是只单纯的拿她的人生轨迹给我自己作参考,我需要做的是吸取她更有创意的部分,比如说她会去寻访很多的咖啡店,也会在社交网络上认识很多健康素食的朋友,以及她很强的执行力背后的思考逻辑,对我而言,这才是榜样力量应该给予的真正有效作用。

但是在这个看起来爱笑爱美食爱分享,也很喜欢脸红的姑娘,我跟我身边很多人介绍她的时候,身边朋友的反应都是,她是学霸耶,她这么厉害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会害羞呢?

但是回到我跟她那个下午的对话里,我能感受到的是,她的确是一个内心很安静的姑娘,这种安静既有她与生俱来小时候性格内向的部分,也有她留学美国尝尽孤独,克服害怕过后的平淡部分,也更有她如今作为一个创业者,开始以整体格局观去观察事情的那种一览众山的宠辱不惊的部分,这些一点点的进阶,在我的理解里,就是安静性格的最适合的表现。

昨天夜里我读苹果姐姐的文章,其中有一段她讲到自己从小因为胆小内向,母亲为了鼓励她于是送她去学画画,母亲总是告诉她,画画是一种创造,是自己与这个世界最简单的对话,它会让你找回初心。

然后我的记忆里回到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个时候因为是生活在小镇上没有大商场,我爸去街上找了一个木匠做了一块黑板,几块木板拼接起来刷上黑色的油漆,再弄一个比我还高一些的架子支撑起来,然后搬回了家里。

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每天下课放学回家,就会在黑板上自己写各种乱七八糟的文字,嘴里振振有词跟自己对话,说这一句是这样的,那一句我想表达的意思,没有任何观众,就是家里当时养的一群狗跟一群猫在我脚下转来转去,然后看着我莫名其妙的自言自语。

如今回想起来,我开始喜欢上码字,苹果姐姐喜欢上画画,我身边的朋友很小就开始爱拆家里的各种机器,在那个没有网络游戏没有娱乐频道的童年里,很多种子就埋在我们的心里,也埋在我们的命运里了。

在我去跟苹果姐姐见面之前,我的前助理Landy小姐给我发了很长一段留言,大概的意思是,她也很喜欢苹果姐姐,可是如果有一天可以线下面对面交流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不知道该如何开场呢?Landy小姐说在此之前她想了无数个问题,想拜托我跟苹果姐姐请教,可是真的到了这一刻,居然连一个提问也想不出来……

我没有告诉Landy小姐的是,我在出发前往跟苹果姐姐会面的路上,我的心里也有些忐忑,因为这算是我正是单独见面的第二个网友,之前去北京的时候见到的第一个网友也是一位创业者,所以我也没有想好开场白,但是当我来到苹果姐姐家公司的时候,她第一句就是告诉我,我们公司烧饭阿姨做好了饭,我们上楼吃吧。

于是这一场对话就从这一顿饭开始了。

其实对于苹果姐姐自己而言,每个人在她的分享她的文字里读到的感受都不一样,我们任何外来人的解读对她自己而言都没有变化,只是对于我而言,我更愿意接受或者喜欢安静平和甚至有点害羞这一部分的她,其实这也是我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渴求,于是这两种力量就在一起了,于是对话才会产生,好感才会形成。

我身边有小孩跟我请教,说是该找工作还是考研,能不能给出一个具体的分析答案?也有女生跟我寻求安慰,希望我特别写一篇关于30岁还嫁不出去的姑娘的励志故事,这些我都一一拒绝了,码字对我而言,不是为了解答他人的人生问题,而是为了梳理我自己的思考,如果这当中正好有可以被别人拿来适用参考的部分,那你就提取这一部分的一丁点就好,至于你剩下的人生,我没有必要也不会帮你完成。

也是因为这样,以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给自己设立的交友原则就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但凡遇上感觉不对的朋友我是绝对不会再有第二次交集的机会的,除非是工作商务上的需要,私下里我是绝对不会再把自己置身于这种尴尬的局面中的。

但是当我跟很多像苹果姐姐一样的人儿交流的时候,我开始发现,那些我一开始觉得磁场不对的人,可能很多时候有其他的因素,比如时间环境以及我们当时处的场合,尤其是现在的社交网络发达世界里,很多人的网络世界里的那个自己跟现实中的自己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不再一味的拿单方面的判断去定义一个是否对的朋友。

比如说当我高唱着“原谅我这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却遇上一个喊着“别作了,当个上班族挺好”的聊友,我不会马上判断他就是个现实无聊的人,因为这一刻高喊着自由的我,也只是我暂时这一刻内心的激情澎怕而已,我都没有呈现其他部分真实的自己给他,又怎么能期待他能反馈一个有几分真实的自己给我呢?

之前看过一个故事,李银河说王小波很是内向,不愿意和人打交道,但是大家都知道,王小波在李银河面前完全是个话唠,他会对她说很多诸如“说真的,我喜欢你的热情,你可以温暖我;我很讨厌我自己不温不凉的思虑过度,也许我是个坏人,不过我只要你吻我一下就会变好呢!”这样腻死人的情话。

嗯,那些觉得他内向的人,只是他不想理你罢了。

以前听过一些过来人的建议,大概就是要让自己尽量多认识朋友,最好给自己一个规划,比如一个星期要跟一个陌生人交流之类的,可是后来我发现这对于我而言简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我也告诉自己,不要勉强逼自己去认识多少个所谓的人脉,因为我自己知道这不是我自己的问题,也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我眼前的这个对象感觉对不对的问题,否则再厉害的话唠遇上一个那天来大姨妈疼痛万分的姑娘,也会被狠狠的瞪回去“你给老娘安静点!”

世间所有的内向,都是聊错了对象,但愿我们在人来人往中,能遇上那个愿意跟自己开口,也让自己愿意开口的短暂聊伴,互联网背后的人们都很孤独,但是我相信诚心至极,总能遇上一个愿意跟你聊聊除了微博热门话题以外人生大事的对象,因为我就是在这种连接力量里遇上了一些靠谱的人,然后我开始慢慢的到现实世界遇见这些人。

还好,我很幸运,他们真的是对的那一个对象。

  • 标签:
  • 本文由 晨阳 发表于:2020-10-29 06:1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