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一时的室友是一群害羞的姑娘,大家从全国各地跑到最西边的花城,然后躲进了半山腰上的宿舍楼里。两个陕西姑娘,两个浙江妹子,就这样相遇在一起。
嗯,初见时都是腼腆的女生,倒显得我有了几分男儿本色。于是,在相处几天之后的某个周末,我开约了一次聚会。
“我们这周末出去聚餐吧,顺便聊聊天。”
“可以呀。”“我OK。”“好的。”
“那你们想去哪里?想吃什么?”
统一回答:“随便呀~”
那一次聚餐,我们真的跑去[堕落街]很随便地找了一家店,因为大家互相也不清楚彼此的口味和喜好,点菜的时候一直选不好吃什么,问一个人说“都可以”,问另一个人说“随意啦”,再问另一个人“我不挑的”。
于是我就硬着头皮点单,油爆虾,辣炒鸡丁,日本豆腐,地三鲜,还有一道菜汤。这是比较常见的几道菜,因为考虑到有吃辣的和完全不能吃辣的,所以参杂了一些菜式。
吃饭的时候,我们聊得很开心,聊起家乡,聊起新环境,聊起八卦。嗯,女孩之间的聊天永远少不了八卦,谁和谁的话题远比你今天吃了什么来得好奇和重要。
可吃的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开心。
随着我们感情的增进,相处的时间久了,慢慢发现了彼此的喜好,才知道,原来H小姐是不吃葱的,D小姐不爱吃豆腐,L小姐不喜欢油腻和辣的,因为她经常长痘。
了解之后才惊觉,原来一开始的那顿饭吃喝聊天都爽快的人竟然是我。
我高中时有一帮很要好的闺蜜,平常我们也是经常出去聚餐。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点餐好像一点也不用纠结。因为我们四个人里有两个活宝。
豆豆是个古灵精怪的少女,对,你没听错,这都是八年前的事了,她又比我小两岁,自然是青春活波美少女一枚。而叶子是一个潇洒独立的女生,两个人在一起总是能蹦跶出各种鬼点子。
我和胖胖就不一样了。我们两个因为性格特别随和,所以在做决定的时候往往也没有自己的主见,例如午餐吃什么,K歌点什么曲,买衣服挑什么款,通通都随便。
这也一度让我的高中生活充斥着单调而又无趣的日子,幸好有那么两个可爱的女生,给我带来一些色彩。你看,五花肉要裹生菜才好吃,钥匙串上挂小泰迪玩偶最有趣了,要挑好看的笔芯,写字心情才会好。
她们仿佛落入凡间的精灵,告诉我什么是美,什么是个性,什么是女孩独有的魅力。
虽然说平平凡凡才是真,可是这平淡随意的人生格调背后,有没有人想过,我是不是因为不想做决定,不想惹是非,不想表达自己,甚至不想动脑子思考才这样随意呢?
我细细想了想,发现不光是以前的自己,现在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是一样。一遇到出去聚餐,大家都会说,随便吃什么都可以;一遇到出去K歌,你帮我随便点一首;一遇到逛街,随便哪件都好看。
为什么大家都变成了那么随便的人呢?
我先深刻思考了以前的自己,发现原因其实很简单。
1、是我想给不熟悉的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一下子暴露自己的喜好显得很挑剔。
2、是因为自己不清楚对方的喜好,因为照顾到对方,我不能先表达自己。
3、是其实我以前真的也不是很了解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没有很清晰的自我喜好定位。
4、是害怕承担决策背后的风险,比如点的菜不好吃,点的歌年代太久远,出去旅游选的地方不好玩。这会慢慢让人变得用“随便”来逃避作出选择和决策。
5、是我懒得去思考吃喝玩乐这种问题。
我以前还一直以为自己特别会照顾人,你看,我什么都依你,这不是给你最大的照顾嚒?可是我没意识到的是,有时候被动也是一种不照顾人的表现。
因为如果我们永远只在一段关系里处于被动状态,那么双方都不太可能获得100%的满足感。特别是,当你们两个都是被动的人,相处到最后很容易被彼此判定为不合适,不光是情侣,朋友之间也一样。
以前我看到一篇文章,讲述的是跨国渠道合作关系中的领导方式选择,里面有提到这样的一个理念,如果你的下属的文化背景是偏向于个人主义,对不确定性产生很强的规避,有很大的权力距离以及男性文化,那么你选择的应该是指令式领导方式,反之选择参与式领导方式。
于是我就在想,如果我接触的是个性化的人,或是年纪和身份上优于我的人,或是喜欢尝试新鲜东西爱冒险的人,或是比较强势的人,那么我可以说随便,因为这样可以减少我的思考过程,跟着他们的节奏就好。
但如果我还是遇到和我一样想法的人,我就不该再矜持保留好印象,主动提出选项,让对方筛选,这样彼此也不会觉得尴尬和不舒服。因为对有些人来说,做决定比选择更困难。
前几天和室友聊起旅行,我说一个人去广州玩的很爽。对于吃货的我来说,别跟我谈什么广州的越秀公园,我愿意一整天泡在上下九步街找好吃的店。
于是室友就说起她和一个夏令营认识的女生一起去广州玩,特别遗憾地是玩的一点也不爽快。
我说,你不是吃货嚒,广州美食很多啊。
她说,因为那个女生和她都是比较随意的人,两个人也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一人一句都可以,结果听了旁人的推荐去了一点也不好玩的公园。她也不好意思开口说想去淘好吃的店,毕竟两人也不是很熟悉。
旅途中最考验两个人的磨合度,也是最能加深两人关系的渠道。如果这时候有一方可以主动选择一个方向,另一方温和派的人反而会觉得舒心。
别觉得你给了全部的选择权是一种照顾人的表现,有时候给部分的选择权才是最照顾人的方式。如果再考虑到对方有可能因为懒惰而不想思考,那就可以给选项。
所以,现在我再遇到“随便人”,我不会问你喜欢吃什么(因为他肯定回答都可以),我首先会问,火锅、炒菜、西餐、日式和韩式你喜欢哪一个?在他选择大方向后,再问,你有什么忌口的吗?
我们往往在生活中不愿意做开放性问题,但是选择题还是相对简单的,这也可以避免因为没话题而产生的尴尬。说不定,一个选择题就打开了话匣子。
当然,如果你能成为不那么随便的人,也许我会更欣赏你。
因为这样的你,让人觉得很有魅力。你有自己喜欢的美食,你有自己偏爱的旅游方式,你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你不再随波逐流选择别人都可以的东西,你有自己钟爱的服装品牌,你也有自己的小脾气。
这样的你,即使不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但你做到了让喜欢你的人最大限度的满足和舒适。这样的你,独一无二,无可替代,不再是“随便人”。
我在努力成为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