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倚老卖老,别为老不尊,我只尊重值得尊重的老人。”
1
门口开小超市的老板跟我吐槽。说有个老头,以前从没见过,到他店里什么也没买,扯了一把打包的塑料袋就走。他在后面追问:哎,老人家,你干什么的?!
那老头回过头,一脸怒气:怎么啦?!我就是后边小区的!用你几个塑料袋还怎么啦?!
老板是个中年人,形形色色的顾客也见得多了,不想多事。收银台还有客人等着结账,他挥挥手:行了行了,走吧!走吧!
我在他店里买了点水果,发红包给他结算,他一边收红包一边皱眉头,满脸的“不可思议”:我不是心疼他使几个塑料袋子。你到我店里拿东西,至少跟我打个招呼吧?!拿人家的东西还理直气壮,不就是明抢嘛?还跟我欠他的一样……
现在的老人怎么了?!
他问。
有天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她是个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人,“丁姐你喜欢写文章,我给你提供个素材……”
早上送女儿上学,她在小区开车出来,跟一个骑电动车的老人并行,就把车停了一下,让电动车先通过。谁知那老人扭头看着她的车,居然骂骂咧咧起来……
坐在后排的女儿刚上小学,把一切看在眼里。问妈妈:为什么我们让老爷爷先过,他还骂人?他怎么能骂人呢?!
……
“我只能告诉女儿这种行为叫‘为老不尊’。你就写写,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老人为老不尊’吧。”
2
我大脑中立刻浮现出一句“名言”。
在近几年频频出现的一些社会现象发生后,比如“老人倒地讹人不敢扶”,比如“孕妇未让座被老人骂哭”,比如“女孩不肯让座,老人一屁股坐其腿上”……“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就成了此类现象的诠释。
咪蒙在很多篇文章中都提到她那“操蛋”的父亲。过去都说“家丑不外扬”,亲女儿都写文章一次次狂贬的爹,能好到哪里去?
在《如何在这操蛋的世界里保持快乐》一文中,我们这些外人得知:从初中开始,她家就是“狗血剧现场。父亲出轨,母亲被小三殴打,换了一个又一个的情妇,父母离异又复合、复合又离异……后来,当父亲的居然让女儿给他8万块当作给情人作为分手费。分手不成,小三生了个儿子比咪蒙的儿子还小七岁。更无厘头和荒诞的是,她爸说起这事,认为造成这种后果都怪她。谁叫她不给那8万分手费呢,害他现在60多高龄还要抚养小孩……
正常家庭大概会觉得这是“神逻辑”。这种爹……从传统意义上说,够坏的吧?他肯定不是成为老人才变坏的。
前几天有个社会新闻,说某女的父亲自她幼时就离家出走,对她未尽过一天抚养的责任。她和母亲相依为命艰辛度日,直到后来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为母亲养老送终。最近那个爹忽然冒了出来,上门要求她赡养。她不养,那个爹就跟她打官司,居然就打赢了。
这种爹……从传统意义上说,真是够坏的吧?但法律有明文规定,“抚养义务和赡养义务都是法定义务,但两者间不挂勾。父亲未尽抚养义务,但是子女还是有赡养父亲的义务。”
3
古语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过去一直理解为人之将死(老)会自动变成好人。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嘛。
有很多传统意义上的坏人,小时是小浑蛋,年轻时是大浑蛋,临老直到挂掉,依然是老浑蛋。我觉得一定要清晰这一点,特别是要告诉小孩子,以免上当受骗。
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自动归为良善。想起韩国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素媛》。素媛在上学路上被一“大叔”借伞骗至租屋内强暴残害,造成终生残疾。素媛就觉得“大叔”老了没有伞挨雨淋可怜他呀。还记得前段时间广东那个保姆吧?一年半内作案十次,杀八名雇主。人家请她是去照料家中老人的,她直接对需要照料的老人下了毒手,用下毒、尼龙绳勒脖子的方式。实在令人发指。
我知道一个老太太,年轻时就很霸道、很霸气、颇有些不讲理的那种。
看吧,我也写老女人,省得别人以为我对老年人有性别歧视。
那老太太中年丧夫,独自拉扯大几个孩子,说起来着实不容易。也许就得强势一点,才不会有人欺侮她孤儿寡母吧。她家菜地少棵葱她也能在村里骂上一整天,骂人的话据说“都不带重样的”。
老太太老了以后,儿女都没(不)时(愿)间(意)养她,就送到了敬老院。送去没多久,养老院把他儿子喊了过去,问能不能把老太太领回去,“全额退款”。说已经给她换过几次房间了,晚上她要开着灯睡觉,同屋的另一个老太太习惯睡觉时关灯,她脾气大,冲过去就打……
俩个加起来快二百岁的老太太扭打在一起,大有置对方于死地的劲头。如果不是工作人员及时赶到,说不定就能闹出人命。院长说“我们可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啊!”
4
儿时,以为可以把人简单归类。非好即坏,非白即黑,丁是丁卯是卯,又红一定又专,穷凶一定极恶。看电影,一定要去辨别谁是地下党谁是英雄是好汉是好人,哪是叛徒是狗腿子是汉奸是工贼是地富反坏右。
以至于有一次体育老师带我们去孟庙上课,当年,我们还可以在那些驼着石碑的大乌龟上爬上爬下,亚圣庙牌坊两侧的石柱上红漆刷的字是“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我问体育老师:孟子是好人还是坏人?
照片为证,柱上依稀可见红漆大字
现在已经完全想不起那个老师的样子,也忘了她姓什么。却记得她是个清瘦的老太太,似乎有满肚子的故事。证据是有一次体育课外面下雨,她就在教室里给我们讲“孙膑和庞涓”。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知道《孙子兵法》。
当年我八岁,在孟庙千年古柏的掩映之下,我问她“孟子是好人还是坏人?”
女老师后来说的话,大概可以算做我少年时代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启蒙。少年时,感受、窥视不到人性世界的复杂和无奈,只以为象革命题材的电影一样,世界上的人分为“好人”和“坏人”两大类。老师看看我,淡淡地说“孟子是个思想家,不能用简单的好坏评价……”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好”和“坏”俩字,如何将人简单归类?又如何将那些老人归为“变坏”或者说他们本就是“坏人”呢?一个倒地讹人的老人对他的儿孙可能是慈眉善目的父亲和爷爷,转个瞬间换个场景也可能恶从胆边生,哪一面才是他真实的面孔?
大概都是,也都不是。不是有个词叫“盖棺定论”吗?!
5
“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之说。说近几年出现的“新晋老人”大多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第一代人,他们长个儿时就挨饿,上学时就文革,工作了就上山下乡,回城后又下岗……这是非常庞大的一个群体,伴随着历次的政治运动,那些运动曾经把人性中最恶的部分激发了出来。中国社会传统的道德观被打破,新的道德观建立又需时日。回想一下,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倡导“五讲四美三热爱”,普及文明礼貌用语,其实就是一证。
这样简单的推理,其实是对整整一代人的不公正。试问,哪个时代没有好人哪个时代没有坏人?
在传统中国人眼里,老人“应该”是最能明事理辨是非德高望重者。我们从小的语文课本中,老人都是慈祥的、精神矍铄的、值得尊重的,但“悲剧在于,一群文化素质低下、成长过程经历在没有任何道德信仰的人正步入可以倚老卖老的阶段。”
我问闺女怎么看待公交车上发生的“女孩没让座,老人坐其腿上”及“孕妇没让座被骂哭”之事。十五岁的她回复“直接打脸!”
哎呀,这也万万使不得!万一心脏病复发之类的,更是会被赖到头上。如果真遇到,咱不跟那种人一般见识,所谓好鞋不踩烂狗屎。
《论语》中说“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那是孔子在骂一个人:“年幼时,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什么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精。”说着就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可见中国传统的尊老和孝道,也是有条件的,老人要象个老人的样子,不然不但得不到尊重,还给痛骂“老而不死是为贼”。
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社会应该提倡的美德。老年人只是年长而已,他们都是有行为能力的正常人,自然应该用正常的道德标准、法律准绳来要求。不能因为老,就不讲原则地迁就,降低评判标准和要求。
倚老卖老、为老不尊者理应受到教育指责批评指正,甚至唾弃,违法者亦当承担法律责任。嗯,好消息是,今后如果有老人倒地去扶,遭到诬赖,举证的责任在老人。
蔡澜写“要老,也得老得聪明一点;要老,就老得快乐一点”。这道理我们自己要懂得。
事实是,我们无法控制别人,也改变不了别人,更不可能教育好当了一辈子“坏人”的某些老魂灵。如果真的遇人不淑般遇到倚老卖老、为老不尊者,自己年龄又不比对方大,不能象教育孙子一样教育对方,还是象超市老板那样“敬而远之”吧,当他们是“三季人”;或者不妨回敬一句——我只尊重值得尊重的老人,或者干脆就学孔老夫子一样骂回去“老而不死是为贼!”
因为,时间早晚会带走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