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带着一岁多的女儿在山东老家住了一段时间,小区里很多热心肠老人看到我每天带孩子都忍不住问:“你这么年轻为什么不出去工作呢?把孩子扔给家里的老人带啊!
我有些非常不好意思地说,“孩子还在吃母乳。”
每每此时,他们都会非常不可思议地说“天啊!孩子这都多大了,还给吃母乳,我们家孙子吃到四个月,他妈妈就去上班了。你得赶紧给她断奶,然后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趁着年轻赶紧出去赚钱啊!”
我非常尴尬地笑了笑,“双方的老人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没办法帮忙带孩子。反正我也要自己带的,不如让她吃到两岁。”
然后,他们无比同情地望着我,“唉!真可怜,没人帮忙带孩子!大好的青春都浪费到带孩子上了,时间久了你会与社会脱轨的。”
看到他们为我感到无限惋惜的样子,我非常认真地说,孩子在三岁以前最需要是父母的陪伴,尤其是妈妈。所以,在她最需要我的时候,我会给予她足够的爱和陪伴。以后赚钱的机会多的是,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听完我的话,老人们不停地边摇头,边叹息,仿佛我是一个中毒已深,无可救药的人。
其实对于我当全职妈妈的做法,不仅很多老人不理解,我的很多朋友也非常不赞同。
和我一样同时生宝宝的闺蜜萧蔷,听说我要辞掉工作做全职妈妈,苦口婆心的劝说我,亲爱的,全职带孩子这事,我劝你真的要慎重考虑啊!其实以你们现在的经济条件是不允许你辞职在家带孩子的。你现在应该把孩子扔在老家给老人带,然后你们俩卯足劲赚钱啊!你想,到时候别人家的孩子都吃进口奶粉、拥有各式各样的高档玩具,穿各种漂亮衣服,上贵族双语幼儿园,而你们家的孩子只能穿别人穿剩下的衣服,玩别人玩剩下的玩具,甚至你都给她买不起进口奶粉,上不起高档的幼儿园,从一开始,孩子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你不觉得她很可怜吗?
我沉默了片刻,非常坚定地说,我是绝对不会把我的孩子送回老家,让她做留守儿童的!这是我的原则。你有没有想过,父母与孩子其实就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孩子三岁以前是完完全全属于父母的,这时也是最需要父母的陪伴的。当孩子慢慢长大了,到了8岁、12岁、16岁;你会发现孩子渐渐地越来越需要自己的空间;他们不再咿咿呀呀地“纠缠你”;不再会“无理取闹”地让你陪他玩。甚至当你再想陪他们玩时,人家会酷酷地说,我去找我同学玩去。等他们上了大学,谈了恋爱,有了自己的家庭,真的就和我们渐行渐远了。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
萧蔷认真地说,你说那些我都懂,你以为我不想在家陪孩子,可是经济条件不允许啊!如果只靠爸爸赚钱养家,那生活条件会下降会很多。我也非常爱我的孩子,所以我更加不忍心让他受苦,别人家孩子有的东西,我们家孩子也都得有!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笑着说,可是相比起进口的奶粉、尿不湿和玩具,孩子更需要是父母的陪伴啊!尤其是妈妈的。孩子还那么小,他们对奶粉、玩具、衣服是不是进口名牌,是没有概念的,他们唯一能感觉到是,妈妈有没有在我身边陪着我。而且,他们只需要三年而已,三年以后,你一样可以厚积薄发,重返职场,追逐梦想。对于孩子,没有陪伴何谈爱呢?
我和萧蔷谁也没能说服谁,这也无可厚非,本来每个人都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
两年前,我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毅然决然辞去了心爱的文字工作,全心全意在家带孩子,每天用照片和文字记录女儿成长的点点滴滴,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幸福而且有意义的事情!
有很多人觉得,全职在家带孩子会毁掉一个女人,会让她与社会脱轨,逐渐被社会抛弃。
但我觉得当今社会对全职妈妈来说,是一个非常的好时代,互联网的兴起,让一切变得皆有可能,如果你想跟上时代,一定会有办法,压根不存在与社会脱轨的说法。
看到我朋友圈的那些新晋妈妈们,有人做自媒体、做电台、做亲子旅游、做图书馆、做社群、做成长力课堂、做微商。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一样,斗志昂扬。我也备受鼓舞,捡起了曾经最爱的文字。
没想到我写的那些文字在网上颇受欢迎,越来越来多的媒体开始向我约稿,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向我抛出橄榄枝。我在陪伴女儿的同时,竟然收获了自己喜欢的事业。
但好景不长,很快我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孩子的爸爸,我的先生和闺蜜萧蔷的育儿观念一样,他们都觉得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拼命赚钱,努力给他们营造优越的物质条件。
自从有了女儿后,本来就很努力的先生工作更加拼命了,恨不得一天工作十八个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全年午休。偶尔在家陪孩子,也是边拿着手机边刷微信,边哄孩子。
每次我让他好好陪女儿时,他都觉得非常委屈,我这么拼命努力赚钱也是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啊!我想让我女儿住大房子,坐豪车,用名牌,读国际贵族学校,总之不能比别人差。
可是比起优越的物质条件,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曾经网上有一句很火的话:“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想想都让人觉得心酸。
很多中国的爸爸和我们家先生一样,觉得带孩子就是女人的事,男人就应该为孩子赚钱,这比起亲自陪孩子,显得更高端大气上档次。
这个社会对男人终究还是太宽容,在中国,我们衡量一个男人是不是好男人,他是不是一个好父亲,从来都不是标准之一。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的爸爸成了奢侈品,孩子们每天追问妈妈“爸爸去哪里了?”
记得以前看《今日说法》,很多误入歧途的少年,大多数的理由都是因为在童年最需父母的时候,父母缺席了,要么父母离异,要么父母早逝,更多的则是父母工作太忙,对他们漠不关心!
而那些长期父爱缺席的女孩子,则很容易有恋父情结,变成大叔控,要么过度依赖男人,要么在面对婚姻和感情时,非常恐惧。
中国的很多男人越来越宅,越来越不独立,甚至偏向阴柔化这些都与母亲在两岁以前过早断奶,父亲在他成长过程中严重缺席造成的。
反观那些在童年时期得到父母更多关爱与陪伴的孩子,大多都性格开朗,积极上进,无不良嗜好,人生观、价值观和婚姻观都非常正确!
我一直再想,优越的物质条件对孩子来说,到底是否重要,终于,我在林则徐的一则名言里找到了答案:“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是的!再多金钱也买不来亲情,不要再拿工作忙当作不陪孩子的借口,也不要再说为了孩子努力工作拼命赚钱,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爱,莫过于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