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的词人当中,世人都知道李清照,却很少有人了解与她齐名的张玉娘。
青梅竹马的缘分
公元1250年,是张玉娘的诞辰,出生仕宦家庭的她,自幼就喜好文墨,尤其擅长诗词,历史上留存她的诗词有100余首,收集在《兰雪集》当中。
其实,我们今人所记住的并不是张玉娘缠绵哀婉的词句,也不是她为人的蕙质兰心,而是她与沈佺单纯如青天流云的爱情故事。
沈佺的家庭在未没落之前,也算得上和张玉娘是门当户对,他的祖父乃是北宋徽宗时的状元,缘分也很奇妙,两家人不但是远房表亲,张玉娘和沈佺出生时竟也是同年同月同日。
自小青梅竹马长大,待到张玉娘15岁时,大人对这门亲事看在眼里,自然也是非常满意,遂给两人订了亲。心事已定,张玉娘与沈佺每天都活在甜蜜与对未来的憧憬当中,以为可以相伴到老,没想到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
门不当户不对的悲哀
沈家时运日下,家道日益中落,加上南宋气数将尽,沈佺对此心灰意冷,已无意考取功名。张玉娘的父亲原本觉得凭着沈佺的才学一定可以光耀门楣,却发现这位女婿并不能满足他的心愿,便产生了悔婚之意。在张玉娘的百般抗拒之中,张父只能妥协,但提出了“欲为佳婿,必待乘龙”的条件。
沈佺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赴京应试。张玉娘也没什么能帮上忙的,只能以自己的私房钱资助自己心爱的男人,并赠诗表达自己的离别之情:
把酒上河梁,
送君灞陵道。
去去不复返,
古道生秋草。
迢递山河长,
缥缈音书杳。
愁结雨冥冥,
情深天浩浩。
人云松菊荒,
不言桃李好。
淡泊罗衣裳,
容颜萎枯槁。
不见镜中人,
愁向镜中老。
21岁的他们,开始了无尽的相思之苦,那些记忆里成双成对的过往,分别后都变得遥遥如梦。欣慰的是,沈佺在京城的应试都非常顺利,经、论、策三场考试通过后,便进入了殿试,高中榜眼。据说,在面试时,主考官得知沈佺是松阳人士,而他又到过松阳,便用松阳的地名出了上联让沈佺对对子,上联是:“筏铺铺筏下横堰”。才思敏捷的沈佺很快的就对出了下联:“水车车水上寮山”。其他的考题也都是对答如流,不落凡俗。
千里相思共明月
没有移情别恋,也没有享受长安的荣华,沈佺一心回去见那个日思夜想之人,张玉娘的一片真心也没有白白付出。一别经年,那些两地分离的苦痛都要过去了,就像他们在一起时期盼美好未来一样,终于可以美梦成真了。只是,命运就是这么不幸,沈佺在归心似箭的路途之中,赋诗一首早早的寄给张玉娘,告知自己要回来了,去没想到自己积思成疾,已经不治了。
斯人已逝,张玉娘过了一段以泪洗面的日子,她曾写下《山之高三章》,其风韵直逼风雅,深情与痛心包含在了字句当中:
山之高,月出小。
月之小,何皎皎。
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采苦采苦,于山之南。
忡忡忧心,其何以堪。
汝心金石坚,我操冰雪洁。
拟结百岁盟,忽成一朝别。
朝云暮雨心去来,千里相思共明月。
沈佺死后的5年,张玉娘仍不能走出这段情殇,她的父母不忍女儿这样孤单一辈子,也想给她重新介绍好的人家,但都被张玉娘拒绝,最终受尽相思的煎熬,绝食而死。张玉娘的父母终于为女儿矢志忠贞的行为所感动,征得沈家同意,将玉娘与沈佺合葬于西郊枫林之地。
这个千年女子,终于为着她的爱情,在历史的尘埃中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