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是被频繁提到的一个词。正在上大学,不知道以后做什么工作;工作了几年,事业进入瓶颈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快要毕业,不知道该选择读研还是工作……
我一直觉得大部分的“迷茫”其实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这说明你有选择。有个被说滥的梗,说人饿的时候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吃饱肚子,但是人吃饱了,愿望就无限了。
回想一下小时候吧,你的唯一目标就是小考、中考、高考,大部分人都不用迷茫,因为没有选择,你必须走过那条独木桥。
现在你过了那条独木桥,发现自己面前有着千千万万条路,千千万万种可能性。大部分人的迷茫可能是根本看不见车在哪
里。问题通常是:“我怎么知道我自己擅长什么呢?”“我怎么知道我想要什么呢?”很多人会觉得是自己不够了解自己,于是停留在原地,试图通过向内思考的方式来探索自己,了解自己。这也不错,但大部分时候这似乎会陷入一个死循环。
“迷茫”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足够的信息来做出决策,而非想得不够多。
举个例子,很多人觉得大学专业课很无聊,听到师兄师姐的就业情况,感觉自己并不喜欢类似的工作。大部分人的这些念头可能在脑海里一带而过,并不再继续探索了,也不存在“迷茫”的问题。
另一部分人这时候开始“迷茫”,不喜欢这个专业,但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换个专业要是还不喜欢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不要站在原地,跑起来,利用一切机会接触你感兴趣的信息。接触的信息面越早越多,经历越丰富,你做出的决策正确的可能性就越高,站在原地只会和昨天一样。
“疯狂就是做着同一件事,却期待着不同的结果。”
——爱因斯坦
所以,如果你还在大学里,多看些书吧,学校的图书馆是不要钱的。多参加一些不同类型的短期实习吧,公司还会给你钱。如果你迷茫了,请走出教学大纲,走出校园。如果你已经工作了,多看些书吧,比化妆品便宜多了。多参加一些圈子外的活动,认识一些其他行业的人,学一门你感兴趣的新手艺,接触你感兴趣的新专业领域。或许你会发现你职业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就是从你不断地学习中来的。
有时间可以快速试错是年轻时候最大的优势,这时候你试错的成本很低。当你年纪大了,有了家庭,有了那些你割舍不去的沉没成本,那时候你再意识到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你想要的时候,错的代价就太高了,所以更多人这个时候会选择趋于稳定,一边抱怨生活一边被生活所困,却无法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