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
大家说这是一个浮躁喧哗的时代,请问要怎么保持宁静的思考状态,才能不断呈现出细腻、温暖又感人的文字?
蔡康永:
不要迷信创作必须在宁静的状况之下完成。我认识的所有优秀的创作者,多是在嘈杂不安的状况下完成作品的,而且不是从现在才有这个现象。
看西方文学史就知道,写出《双城记》跟《孤雏泪》的狄更斯,是因为玩股票玩到破产,只好去写连载小说。看过任何描述莎士比亚人生的电影,都会看到他有多么计较票房跟酬劳,他拉着野台戏演出的车子,到处演给最市井之徒的贩夫走卒看,博取一般大众的喜爱,这才惊动了宫廷,引起英国女王好奇,来看他的剧。我们被教育得以为作者是躲在书房里,幽静地、宁静地写下了创世杰作。例如李白的诗很棒,在宫廷里面混的人能够宁静到哪里去?他喝酒喝成那样子,整天跟宫廷里的人打交道,但他的一言一行那么迷人,是因为宫廷的人可能很拘谨古板,见识到了一个潇洒的才子,然后羡慕他、嫉妒他或是爱他。
我们很容易贵远而贱近,认为现在很嘈杂,但我觉得人始终是活在嘈杂之中的。人没有办法活在宁静的状态创作,但也不要认为我们是在一个特别艰难的处境下创作。
很多人问我,网络上的文字都好短,是不是使得现代人的阅读能力变差?我反而觉得,因为文字很短,在手机、计算机上随时都可以看,文字跟人的距离变近了,人们不再像以前那么害怕文字。以前去书店买一本书,很慎重地翻开来,才发现自己能够阅读,现在一打开手机看脸书,就知道原来我读得懂文字,甚至有时候写个狗屁不通的三五句话也有八十个人按赞,就很欣慰原来我也会写字。所以,嘈杂不安的环境反而给了我们一些信心,让我们跟文字的距离变近。
陈文茜:
好像从出生到现在,每一个年代的人都说这是个嘈杂不安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到这个年龄了,真的经过了好多号称最坏的时代,每个最坏的时代也都有一些人出来说,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诸如此类的话。某个程度来讲,没有一个时代是安静的,因为安静从来不会存在在一个时代里,因为世界从来不平静,世界从来有各种不同的声音。
我可以在多吵的状况里完成创作?有一次,我和康永共同的好朋友庄淑芬,奥美在中国大陆的总裁,她说我写了一篇好好看的文章《女人夕阳情》,问我在哪里写的。我说抱歉,是立法院在表决投票时写的,因为他们吵的架实在太无聊,我就坐最后一排写稿子。最近,时报出版公司要重新把我跟女性有关的文章挑出来集结,说这篇写得最好,告诉你,这是在立法院写出来的。
提问
一开始看《康熙来了》时,觉得怎么口味这么重,有这么多的爆点,但是看久了,觉得梗就那些,内心的雀跃没有了。康永哥曾说,会在合适的时机离开《康熙来了》,是不是在那些梗慢慢穷尽的时候,就是你离开的时机。
蔡康永:
当你觉得一个节目重复的时候,就是你离开那个节目的时候,不是我离开的时候。什么叫作长大?就是我们终于体会到有一件事情不再那么迷人,有更迷人的事情值得追求。对于所有跟康熙挥别的观众,我都充满了欣喜,很高兴你们找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好多人碰到我会说,每天都花一小时看《康熙来了》。我吓一跳,心想你一天有花一小时陪你爸吗?没有。一天从人家的人生中摘过来一小时,是非常有罪恶感的事情。每一次《康熙来了》的收视率偏低,都是因为撞上了某一出厉害的剧,比方说《兰陵王》《浪漫满屋》《半泽直树》,我们收视率立刻变一半,只好自我勉励,他们只有十集,播完我们就回来了。《甄嬛传》也好,《流星花园》也好,有一天,你会跟它挥别的。你会长大,所以,《康熙来了》可不打算陪你一辈子,千万不要让我们陪你一辈子,去找更广阔的世界。
至于会不会感觉到重复?我最近也在想这件事。我只能常常勉励制作人,好的厨师,每天都面对同样的食材,你就得给我做出好吃的菜来。川菜也好,上海菜、广东菜、台湾菜,都是同样的原料,不会没事幻想今天要煮海豚还是穿山甲。以前康熙能请到文茜、许纯美,就好像请到了海豚跟穿山甲这一类珍贵的食材,但不会每天都请得到这么奇特的人物来上节目。所以,终究要回归现实,然后重复。
如果有个厨师每天炒菜的时候说,“天啊,我又在炒猪肉了,我真的很厌倦炒猪肉。”那就是他离开厨房的时候。可是,如果他还能够靠着加一点盐、酱油、糖,把猪肉变出一点新的味道来,他就还没到离开厨房的时候。太阳底下的事情,重复不变。不要认为你的创意是前所未有的,如果你这么认为,只是你读的书不够多而已,不是你真的那么厉害。不要把创新当成一个极端的追求。我觉得创新被过度地高估了,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用有创意的手法处理旧的东西,会比一味地追求创新更实际,也更隽永。
提问
请问机会是留给怎样的人?是不是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成就了一个不一样的机会?也让年轻人跳脱自己的舒适圈,有了不一样的开始?另外,当遇到流言蜚语时,是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度过?
蔡康永:
选择跟机会的关系?是不是每一次选择都造就了一个机会?这些是空的话,放掉它。清朝末、民国初,有个人写了一本很有名的文学理论《人间词话》,作者名叫王国维,他是一个非常好的诗人,写过两句诗“人生过处惟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
“人生过处惟存悔”就是,我如果面临要选择左边或右边的路,而我选了右边的路,有一天一定会后悔,怎么没有选左边的路。可是如果选了左边的路,有一天一定会后悔,我怎么没有选右边。人生过处惟存悔,这是一定的,你永远都会向往你没有做的选择。“知识增时只益疑”,我觉得我没有什么资格讲,因为我的知识没有很多。我觉得文茜的知识很多,所以文茜,是不是知识越多的时候,疑惑越大?
陈文茜:
知识越多的时候,越不敢对一件事情下定论。当你对一件事情知道得越多,你就知道,太快、太简单的答案,一定是错的。
蔡康永:
只益疑,就是会越来越困惑。所有成功的人在讲解他的成功经验时,大部分没有讲的是,有时他真的只是运气好而已。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人说把小孩送去学费很贵的学校念书,将来小孩的成就才会比较高。因为根据统计数字,从学费很贵的私立学校毕业的小孩,后来都功成名就,做律师、医生、企业家。这个统计数据最吊诡的是,会去念学费很贵的学校的小孩,家里本来就很有钱,书念得再狗屁倒灶,他还是很有钱。所以大部分都是假的统计。
我每年都被《苹果日报》要求推荐十本书,今年有一本叫《为什么常识不可靠?》,书里举了一个例子,我们都爱看气象预报,如果气象预报说明天下雨的概率是60%,那么明天是要带伞还是不带伞呢?因为明天可能会下雨,也可能不会下雨。很多的预测是空话,不是这样就是那样。60%的降雨概率,我们得到这个数据有什么意义?所以,选择造就机会也好,机会给了我们选择也好,都是空的。人生大部分是随着能够得到的机遇而行。我的信仰是随遇而安,你遇到机会,要搞定它,遇不到,再怎么会安都没有用。
陈文茜:
康永其实有给出答案。机会给什么样的人?就是给懂得搞定它的人。你搞不定,别人会认为你根本没有得到过那个机会。要搞定,别人才会看见原来他有过这个机会。
蔡康永:
至于如何面对流言,我的回答,不是我们对流言蜚语有什么抵抗力。大家都一样,我们就是得面对这件事情。需要抵抗力吗?我觉得不用,学着跟它相处就好了。这界定于你对别人有多重视,像我这种不太重视所有人的人,就觉得还好。如果是陈文茜骂我,我可能就会放在心上,想说“完蛋”做错了,可是如果是一般人就不管他。
提问
请问康永讨厌或比较不欣赏什么类型的人?像你这样一个很宽容贴心的人,能给我们什么建议,好避免成为那一类型的人?
蔡康永:
非常有趣的问题。我讨厌什么样的人,说出来可能令你很意外,是一个非常任性的答案:我讨厌没品位的人。
陈文茜:
什么叫没品位?
蔡康永:
这就是玄妙的部分,你很难界定品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它很神秘,不一定跟那个人的财产、教育有关系。它会体现在那个人在现场时,你是否感觉舒服。如果你感觉舒服,那就是一个有品位的人,如果那个人在现场让你觉得只想逃离,他就是一个没品位的人,这是我对于品位的界定。
不要忽略品位的重要。追求品位的乐趣在于你要一直摸索它,才能体会它。就像一个好吃的东西但你吃不到,你就无法形容出它的味道。如何让自己变成一个有品位的人,没有办法靠着一本工具书教你,可是它是一个非常值得追求的境界。好比,失败的时刻,你怎么鼓励自己?在过程中怎么面对、处理失败?怎样去轻轻地面对生命里的每一个刻痕,面对上一代留给你的很多沧桑,面对碰到一个没有品位的人时,你用什么有品位的方式悄悄地离开。
为什么我常鼓励大家读书?因为我们的人生非常有限,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经验,看到别人的人生是什么样子。一有机会看到别人的人生长什么样子,就会培养出一种抽离的能力。在失败中我们会感觉到痛苦,是因为你陷在其中。前阵子小S遭遇到不顺遂的事,我传简讯跟她说,我们一起来练习,想象十年后我们的人生是什么样子。培养抽离的能力,能够让我们跳脱当下的痛苦跟挫折,比较容易面对失败。这个能力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是靠着我们不断去摸索别人的人生,累积到足够的信心,知道世上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活着,还有无数活的可能。那些可能会给我们信心,只要撑得够久,有一天就会知道,这些失败和痛苦,都只是过眼烟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