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的孤独患者,有何不可?

你身边有那种“看起来很随和、其实很难相处”的人吗?

听起来可能比较难理解。其实翻译过来就是所谓“热情的孤僻者”(这个词是我瞎掰的),所谓“外向的孤僻患者”。

听起来很矛盾吧?但人海里隐匿着许多这样的例子。

他看起来对每个人都很热心、体贴,能和第一次见面的人聊得热火朝天,也会让所有刚结识他的人都对其人品赞不绝口。聚会的时候,他总妙语连珠,是能让大家哄堂大笑的角色。私下相处也很贴心,会像长辈一样把你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在好友生日的时候熬夜准备惊喜和礼物。谁感情有困惑了,找他排解准没错,他会绞尽脑汁为你出谋划策。

这样一个听起来很随和的老好人,相处一段时间后却可能变得比冰山还冷。原本看起来是玩咖的他,某一天起却再也没法约出来。莫名其妙的你不知道,冰火两重天的界限其实在这里:你是否侵犯了他心里的“安全领地”。

你是“外向型孤僻者”吗?你患了外向孤独症吗?

特征一:非常警惕别人的过度付出,认为这可能是其要求回报的信号

女孩Y最近很困扰。她原本有个关系很亲近的女朋友,起初经常一起相约逛街、心情不好一起撸串。但最近一段时间,她都下意识的躲着这个姑娘,专捡她不在的时候去逛街,每次接到姑娘的邀约,Y也都找借口拒绝了。

“一开始确实觉得这个姑娘挺可爱,我孤单的时候她给我很多陪伴。但是后来我发现,她希望我每天都能跟她形影不离。虽然我很重视朋友,但是其实很多时候我也更喜欢一个人待着啊。”

我听了以后,给她来了一个同病相怜的熊抱。并表示自己也是这样的。

如果孤独对我来说是寒冷,朋友对我来说就是火焰。非常怕冷的我不停地靠近火,但却一直与其保持安全距离,因为我知道挨得太近就会有被灼伤的危险。

没人不需要友谊。“外向的孤独患者”会因为表面的热情而招来许多朋友的青睐,但本质上的孤僻,也决定了他们非常害怕亲密关系所带来的各种压力。

比如“我”跟你关系好,你就必须得(有义务)“每天跟我待一起”、“跟我一起谴责辱骂我讨厌的那个婊子”、“放下你手头的工作随时听我吐槽和我聊天”。“我”也不能接受“除我之外你居然有别的好朋友?”、“你怎么能和我不喜欢的人笑着说话?”、“为什么你有开心的事忘了第一时间告诉我?”、“你发工资再也没给我买礼物了嘤嘤嘤我恨你”。

既需要朋友,又害怕压力——有的人认为这是典型的“只谈权利,不谈义务”,但我认为最严重的说法也只能是“自私”罢了。虽说没有人付出不期待回报,但这不代表回报就一定是受益者的义务。

因为人人都害怕控制欲和占有欲,而外向型孤僻者会把这种情绪无限放大,在心中增加厌恶和排斥的砝码。所以导致经常会拒绝别人对自己的示好,避免因此让自己受到要挟。

特征二:对一段关系非常没有安全感,极度注重隐私

外向型孤僻患者表里不一,乍一看是开放的,实际上是封闭的。所以总会给人“忽冷忽热”的感觉,就像顾城的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

一般来说,他们觉得朋友圈应该彼此分离、不应混合。一旦朋友圈交叉,会有害怕失去任何一方朋友的恐慌,以及隐私被泄露的赤裸感。

“介绍她们俩认识以后,会不会撇开我私下联系?”

“为什么她那么热衷于想融入我的朋友圈?她在试图洞悉和控制我?”

有人说这是被害妄想症,这也言之过重了。我倒觉得大部分也许是童年受关注和重视太少,导致成年后会有试图把手里的东西狠狠攥住的执念。

与外向的孤僻患者正相反,完全的外向开放者则没有这样的表现,更不觉得朋友之间互通隐私有什么问题。在他们看来,朋友之间应当是坦荡真诚,互通有无,彼此透明的。

特征三:觉得独处的时候更愉快,更自在

如果光看这一点,很多人会脱口而出“这不就是内向吗?”但其实这和内向还是有本质区别的。相比一到公共场合就不知所措、浑身不自在的内向人格,外向型孤僻患者即使面对百万雄狮大军也会兴高采烈、游刃有余;但如果能选择,相比群居聚会,他们更享受独处的时光。

同样是社交活动,对完全外向型人来说可能是增嗨剂;但对外向型孤僻型人来说,则也许是种应付,是很耗费精力的事情。

一个人,一杯咖啡、一部电影,一碟蛋糕、一本书。在外向型孤僻患者看来,这样消磨的下午会比集体唱K更自在、更舒适,也更有意义。所以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朋友越来越难把他们约出来。有时他们会用尽一切借口,甚至不惜撒谎来避免应付社交场合,达到把自己独自留在家里的目的。

如何改善外向孤僻的症状?我们该怎么和这样的人相处?

首先我要强调三遍:外向孤僻不是病!外向孤僻不是病!外向孤僻不是病!

我们这一代的独生子女一部分确实有这样的问题。童年时代,父母大多为了生计而奔波,少有时间陪伴;又没有兄弟姐妹,独处的时间被拉长,所以形成了“渴望有人陪伴,又习惯了孤独”的别扭性格。至于为什么会讨厌被人侵犯内心安全领地?为什么会排斥那种企图用友情控制和摆布自己的人?可能内因还是自私吧。希望自己有需求的时候就能得到满足,但却不希望自己因此被束缚。

所以我们还是来解答下第二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和这样的人相处?为什么不先回答第一个?等下你就知道了。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帮助他们走出病症很简单:请他们吃饭、唱歌、洗脚、做指甲,没事打点钱充个话费……

对不起我开玩笑的。

其实,如果有朋友是外向型孤僻者的话,只要尊重他们内心的想法,多和他们沟通交流就好了。若相处时间够长,总会对彼此的性格多些了解。外向型孤僻者总是戴着开朗的面具,下面藏着一张害怕孤独又享受孤独的受虐狂脸。只要在一起的时候尽量开心愉快,当他们逃避社交的时候多些宽容和理解,总对他们张开温暖的怀抱,友谊怎么样都会更长久一些。

不管是和谁建立关系,相处模式成熟可靠,总会发展成稳定客户。

然后是第一个问题:如何改善外向孤僻的症状?

你还真的看到这里了啊?你知道我前面都是胡诌的吗?我又不是学心理学的,我知道个屁啊?你们真仰仗着我这样的江湖郎中给你们解疑答惑吗?如果真的能改善,我就去当心理医生赚外快了好吗?我自己都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医了好吗?

不过本着对你们的信任负责的心态,虽然我无法从专业角度解答怎么改善外向孤僻症状,继续胡说八道还是可以试试的。

答案就是:改善其实也许是没有必要的。

我一直反对为了迎合他人而伪装自己,虽然适当的迎合是有助关系融洽。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棱角,最后能走到一起的,都是在彼此的试探和磨合中找到了最适合的距离。在自我改变的同时,别人也在为你改变,没必要迎合他人而把自己伪装成自己都陌生的样子。

而且朋友之间相处,讲究的是尽可能的舒适、真实、自然。都说物以类聚。强迫自己装作一副发自内心热爱社交、热爱粘腻关系的模样,吸引来的只会是被你外表欺骗的“同类”,也无益于你的身心健康呀。(被你假象吸引的这些同类,往往都是你内心抗拒、表面却伪装成的模样。你希望身边围绕的都是这种朋友吗?)

每个人心里都有厌倦社交的时刻,也都会对亲密身边人的控制欲和占有欲产生反感,只不过外向孤僻患者的这一面更加明显和赤裸。自私和社交疲劳都是人性使然,一切强制违背人性的行为都是反人类的。对这种情况,也只能疏导。

不如坦然接受,就好像陈奕迅唱的一样。外向的孤独患者,有何不可呢?

再说了,相比于好像嗑了药、一年嗨到头的完全外向型人,说不定做一个外向孤僻型人更好:机器尚且要定期停运休整才能保持更长的寿命,人怎么可能不需要适当独处的时间来调整和完善自己呢?拒绝别人过度的付出,也能保持一段关系里感情的收支平衡。就算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彼此间也是需要隐私和空间的。

都说”距离产生美“,用在外向孤僻患者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 标签:
  • 本文由 嫣然 发表于:2024-12-19 21:1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