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做个调查,问有多少人觉得自己的童年是完美的,恐怕打勾的人并不多。世界上既然不存在完美的人,就不会存在完美的父母。
温和型的父母大概是我们最常期望的一种父母类型。这类父母性情温和,很少责骂和体罚孩子,通常情况下,他们是会跟孩子讲道理的。生活在这类家庭里的孩子,童年由父母造成的心理阴影通常会少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童年就会毫无缺憾——也许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孩子长大后把钱看得太重;也许正因为家庭氛围温和,孩子在与人交往时也倾向于平稳状态,于是被恋人责备为“温吞水,没激情”。
浪漫派的父母常常突发奇想,用大胆而充满想象力的行为给孩子和家庭带来惊喜,但浪漫派的激情通常是突如其来的,既无法确定会在什么时候发生,也无法预测其行为带来的后果。同时,通常这类人会缺乏生活所需要的较为实际的方面,例如赚钱能力较弱,或者理财能力不足,或者情绪波动大……实际型父母面对的状况也是一样,在为家庭带来实际享受的同时,也有可能被视为“缺乏情调,无趣”等。
每一种父母都会为自己的孩子带来不同的缺憾,这是在所难免的。
大照是贫寒农家出来的孩子,毕业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冒险刷爆了两三张信用卡,凑钱跟别人一起做生意。半年过后,投资失败,每月要面对银行的追债电话。重新换工作起点薪资不高,不够还款。每到还款日前几天,就煎熬得痛不欲生。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也不愿意跟家人开口,因为,“你不知道,跟我家人说这件事有多难。从小那种不管做什么都得不到支持的感觉,太绝望了。”
淳子是来自二线城市中层家庭的女孩。她高挑白皙,气质出众,在人群中是“第一眼美女”。同时,她要强又上进,自修日语,还报了各种培训班,从未停止过给自己充电。她工作顺利,工资拿得比周围的朋友都高。但是,就是这样的女生,还一直担心自己不够好,因为父母觉得她在北京的折腾没有意义,如果回家,会有更安稳的人生。
父母给予的,正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力量
传说中,最完美的父母是佛陀的父母,净饭王和摩诃波阇波提王妃。从佛陀诞生起,净饭王就为他营造了最好的生活。他为佛陀建造了豪华的宫殿,选来上百名妙龄少女为他歌舞。佛陀刚满十六岁,净饭王便为他娶了佛陀的表妹,美貌而贤良的耶输陀罗公主为妻。
只要发现佛陀有一点不开心,他便叫侍从带他出去游玩,游玩的地方风景一定要秀丽,那里的人群一定要欢乐。
直到有一天,佛陀要侍者带自己出城。出了王城东门,他看到了一个衰老憔悴、弯腰驼背的老人;转向南门,他看见了一位浑身长疮、痛苦呻吟的病人;再向西门,他看到两个人抬着一位死者,家属在旁痛哭哀号;一时之间,衰老、病痛、死亡,这三种人生最残酷的痛苦全都被佛陀看到了。因此,在北门看到一位安详的托钵而行的沙门(僧人)时,佛陀内心向往出家的念头就牢固了。在农历二月初八的晚上,佛陀从宫里逃了出来,直奔北门而去。
另外一位在传说中拥有完美童年的人是王尔德笔下的“快乐王子”。他在宫殿里触目所见全是美景、美食、青春、健康,直到死后被做成一个塑像,全身贴满金子和宝石,矗立在城市高处,这才看见了人间的悲苦。
即使是对孩子如此呵护的父母,也一样会被认为有缺憾。净饭王一直阻挡佛陀看见真实的世界,也就是阻止孩子认识真实的自我。快乐王子的遭遇也一样。但反过来说,哪怕是一般的父母给予的教养(排除那些虐待、羞辱孩子,完全不能算是父母的家长),也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力量。
大照的事儿终于被家人知道了。让他没有料到的是,家人第一时间表达了支持,最大限度地帮他重新站起来。他第一次相信,如果对家人袒露真实的自己,家人是会接受并且拥抱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