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主业是英语老师。有一次上课,为了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我让他们六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演个情景剧。在进行的过程中,有个小组出了点问题,五个人都向我抱怨指责剩下的那个。他们小组想要排练一个喜剧小品,但是这个学员缺少幽默感,动作也不协调,跟他们小组另外几人总是显得格格不入,导致他们的排练几乎没什么进展。这五个人累了半天,情绪也比较激动,纷纷表示不愿意跟这样蠢笨的人交朋友,希望我帮他们小组换个人。
在我印象中,他们口中的这个“蠢人”是个学习很努力的人,成绩在班里也名列前茅。可是这个学员比较内向,平日里跟老师、同学的互动也不多,不善于表现自己。但这也不代表这个学员就是“蠢笨的人”啊。我对他们说:“这位同学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你们却把剧中一个需要不断抖包袱的角色安排给他,这就有点强人所难。而他也不想让你们失望,也想卖力地表演,一紧张反而效果不好。如果你们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戏剧冲突的话,比如设计一个老实木讷的角色让他来演,通过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反差来达到搞笑的目的,相信你们小组一定会成功的。”
其实仔细想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也算是个蠢人。
那些通过网络、电视认识我的人,可能会觉得我是个聪明人——北大英语本科毕业,教英语几年间晋身为新东方近两万名老师中的十几位集团演讲师之一,上过一些电视节目,参演过网剧,写了一本励志书登上畅销榜……不了解我的人,甚至会认为莫非这又是一个“精致的利益主义者”?
然而,传说中的正能量演讲天才的光环并没有维持多久,去年到今年,我活跃在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奇葩说》上,似乎老跟不上队友的节奏,显得嘴笨,逻辑不清晰,被广大网友誉为“蠢蠢的直男”。
一期节目上,连蔡康永老师都看不下去了,向大家介绍我的书,他说:“你们知道吗,艾力在台上为了保持绅士风度被你们狂轰滥炸,可他半年内写完一本书,评上了亚马逊的年度新锐作家。你们造他有多努力吗?”当然,最后一句是我加的。
从男神到蠢直男,心里苦,可是我不说,我把这当成大家对我的另一种喜爱。
心理落差也是有的,以往的演讲比赛,我拿过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全国亚军,而在这档节目里,我知道了自己的中文辩论能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做英文辩论习惯了,讲着讲着就变成了英文的语法结构,这在托福写作中是高分,在一个娱乐节目里就显得怪怪的,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了进来。
比如在反对的时候,别的辩手说“你想要陪伴,养条狗啊”,我总是想说“我不能反对你更多”,这就是英文的 I can't disagree with you more.
为人师表的架子端久了,自己的娱乐感不足,很多梗会一时接不上,闹出各种笑话。我觉得,被笑也是好事,大家需要一个心宽体胖的人。当大家不知道要嘲讽谁时,就选择嘲讽我。这份调侃也是一种尊重,大家用另一种方式给我镜头,我不会生气还给他们买酸奶喝。其实,最可怕的是被遗忘,在荧屏上毫无存在感。乐呵归乐呵,我还是认真准备每期辩题,把教练的意见和自己的想法都写在小本本上。
多年前,有人做着和我一样的事。大鹏刚进入电视主持界时,做一档节目叫《不亦乐乎》,大冰是主咖,大鹏只是他的搭档之一。刚入行总插不上话,险些被换掉。他语言反应不是长项,就着重于互动,什么恶搞都乐意尝试,无数次把头伸进鱼缸顶橘子,一头一脸都是水。大鹏找来本子,把其他主持人的金句记录下来默默揣摩,他用笨办法打造自己的专业性。而现在的大鹏,拍出了《煎饼侠》,再来到《奇葩说》时,坐上了嘉宾男神的宝座。
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当好绿叶也是一种能力。连蔡康永老师做主持时都甘当绿叶,绝不抢夺嘉宾的风头。一个节目中,有门面担当,有智慧担当,有搞笑担当,我觉得,蠢萌的自己带给大家更多欢乐,也是一种成功。
我不敢说自己代表直男发言,我只想证明,像自己一样想说、愿意说、努力去说得更好的人,也会有自己的舞台。
蠢的概念很难真正界定,人们评价一个人比较蠢,其实往往是就一个小的范围,从狭义来说的。普通话语体系里的蠢,是要看这个人够不够机巧,能不能在世俗生活中如鱼得水。在这个领域力不从心的人,在另一个领域可以做得很好。很多时候,有些人恰恰因为那份技巧而不够踏实,不够有毅力和韧性,如果置身于一个需要坚持,花一定的时间去做事的环境中,那份审时度势的聪明就不那么重要了。
和人争论,我帮不上你,可其他方面我就能帮上忙。比如想学英语可以找我,我专攻托福口语,教过的学生遍布哈佛、耶鲁、斯坦福;去新疆旅游可以找我,在地理常识不丰富的朋友口中,我这个“生活在呼和浩特的维吾尔族汉子”绝对可以带你在草原上骑马射箭爬天山;关键时刻我皮糙肉厚还能帮队友背黑锅、挡子弹。如果只是因为辩论技巧差就不跟我做朋友,就放弃我,那你才是傻了。
我是一个成长中不乏真诚的人。身边很多朋友愿意为我做出牺牲,我也愿意尽全力帮助他们。我知道世界上有形形色色的人存在,没有太多聪明的想法,只是自己对他人好。我心中有着稳定的价值观,即使在别人看来,那么蠢。
没遭遇过蠢人,不足以谈人生。
“你怎么可以这么蠢?这么简单的坑看不出来,非得跳?你这样我们损失很多你明不明白?”
“如果对方干那些事,只是为了多拿一些钱,那就随他去吧。可能他真的特别需要,也算我们做了一件善事了。”
“你是不是傻?做慈善也得分人啊。”
“别生气,你如果有损失,我多带点课补给你好吗?”
这大概就是我和我的工作拍档对话的日常。她经常被我的蠢和傻气得吐血。我明白她生气的并不是我的蠢,而是这些让我生活、工作的更加辛苦,睡觉时间每天不足5小时。
光顾着说我蠢,如果按照世俗的标准,我的拍档也不是什么聪明人。做书时,她也透着蠢气,当我决定请她来帮我的时候,我知名度没有现在高,她从第一天就坚定地认为,我是可以写出来的。当我的目标是书能出版就好时,她说:必须半年内出,必须一年内登上各大榜单,必须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做到同品类顶尖。为了这1%成功的希望,我们付出了200%的努力。
生活里必然有童话,它和幸福一样,都是小概率事件。
真正好的选择,也许就是发现那些蠢的外表下的潜力,并且愿意相信。
我喜欢称我和我的工作拍档是“半蠢”的人,我们虽然会有些看起来笨拙的表现,但我们仍然努力地生活,也都会活得精彩而丰盛。其实很多人都是“半蠢”的人,在A领域貌似很蠢的人,在B领域可能独领风骚;在C领域举步维艰的人,在D领域可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不同领域,各领风骚。不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去嘲笑别人,也不要在自己拙笨的领域暗自神伤,找准自己的位置最好。
当然了,既然有“半蠢”的人,自然也会有“全蠢”的人,很多人会问,遇到真正的蠢人怎么办?周濂说得好,“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
蠢人面前,人人平等。蠢人自有一种向下的力量把所有人拉低。
我的一位朋友在写作时,曾经让助理把她发表过的部分文章的电子版按照时间顺序整理收集起来。这原本只是一个简单的复制粘贴的工作,没什么技术含量和难度,只需要时间与耐心。她特别交代:不需要将文章重新编辑、排版,甚至不需要标注日期,只把文字部分全文复制存档即可,但一定要在3天内完成。按照一般速度而言,这项工作只需要8小时。3天后,助理没有回复,询问时,他回答说:“我仔细重新排版了,还把你可能需要的别的文章一起粘贴进来了,所以现在只做到一半。”
工作中,这种例子常见。我们经常读到的鸡汤是这样的:领导让甲乙二人去市场买黄瓜,甲只买来了黄瓜,乙不但买了还顺便打听了黄瓜最近几天的市场价变化以及周围的供货商信息。然后领导选择了乙升职,他从此平步青云,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公司只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这根黄瓜就能在市场上占得先机,可就因为乙的自作聪明,延误了时机,让竞争对手抢先拿到那根黄瓜。这类鸡汤看多了,蠢人经常会做出自以为超完美的决定,却不能按时完成基本工作,进而拖延整个团队进度的事。
如果以一种理想化的观点看世界,当会得出“凡人皆有得意时,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值得交往的地方”这样理想化的观点。
不要低估了世界上傻瓜的多样性。有的人真的一事无成,做什么都不行,乏善可陈不说,还自带负能量。
一个人每天除去睡觉、吃饭、工作和个人打理,可以支配的交友时间何其有限。用有限的时间多做交一些不蠢的,对自己有帮助的朋友,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交友必须有所筛选。人都和喜欢比自己强的人在一起,这个强不仅仅在于地位多高、物质多富、样貌多美、脑子多灵,而在于用他身上那些美好的东西陪伴你,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把时间和心血用来对蠢人nice,是一种很大的耗费。并且,不会带来任何buff收益。
何况蠢人自带逻辑,自成体系,正常人类很难和他们完成真正的沟通。即使你放下身段,努力强融,也未必能真正的成为朋友。
身边总有一些人,自己没活明白,却总喜欢给你提供工作、感情上的建议,例如,“老大不小了,你怎么还没有女朋友”“再不生,你就生不出了”“别辞职转型了,你看大家都这么稳定的穷着多好啊”。对于这些人,我有个简单的判断标准:当一个人给你提供某方面价值观和建议时,先看看他自己在那方面到底做得如何。
自己的孩子高考成绩差要靠关系才有书读的,却整天到处走穴,教别人的孩子如何素质教育;自己事业无成,尚不能赡养父母还要啃老的人,却教别人如何撒狗血励志闯出一片天;自己和伴侣无爱,凑合过日子争执不断,为了买菜多花了五毛钱吵架的,却教别人赶紧结婚,凑合嫁了,不然只能找二婚老头。我很怀疑,他们自己的人生都没观明白,你跟着学,是不是更蠢?
如果你身边围绕着一两个蠢人还有药可救,如果是一群蠢人,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会成为你前行中极大的包袱。
世界看似很大,其实很小。能影响你心情和人生决定的,只是你周遭有限的一些人和事。在思想封闭的地方,你的雄心和勇气也会囿于身边人的伦理价值观,很难跳脱出去,达到无视各种蠢人蠢话的境界。
你永远无法真正拯救一个蠢人,除非你把自己拉低到和他一样的level,然后你悲哀的发现,在蠢人堆里保持善良是死路一条。
对自我有要求的人,有一种共同的倾向——努力跻身于自己向往的环境中。
置身于并非自己梦想的环境中时,你的理想很难保持独立性。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level,一路前进的过程,也是与过去的告别。你甚至放弃了一部分过去不那么完美的自己,向着更丰盈处前行。
做人,处事,当有断舍离的精神。没有对蠢人的断舍离,哪来的自在力。
我心目中理想的状态是:见自在物,生欢喜心。天天对着蠢人,你欢喜得起来吗?
如果你愿意跟你可能不是那么认可的周遭的环境脱离,在更大的视野中选择自己欣赏的人或事,看似只是改变了社交的小环境,其实是改变世界的大过程。真正和你发生关系的人与事,构成了你真正的世界。而那个世界里,没有蠢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