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称作先生,102岁出书,经营了一份63年的完美婚姻

摘要:她不着一言,周身就已自然散发出一种向上之气。岁月留给她的,已远远不是光阴的沉淀,而是超越庸常的大智慧了。

到现在,还有多少女性可以被称之为“先生”?

出身书香门第,在才女遍地的民国时期,她首屈一指;与大才子钱钟书一见钟情,相知相守走过令人艳羡的60多年岁月;而今身居106岁高龄,她韶华褪尽,却依旧精神矍铄、安静优雅,自成一道风景。

96岁走到人生边上

102岁还在出书

一提起杨绛,人们总会联想到她是大才子钱钟书之妻,而对她本人却鲜有人关注和了解。其实,她比夫君钱钟书成名更早,那时钱钟书则被称为“杨绛的丈夫”。

小时候,父亲每次午饭后要休息,有次叫小杨绛陪在身边。杨绛就坐在旁边静静看书,大气不出;上厕所或拿东西,也是悄悄地,不发一声。父亲一觉醒来,发觉杨绛默默陪侍在侧,心头瞬间莫名温暖,从此午休,都要杨绛陪。

这样一个乖巧的小天使,日后成长为一代大家闺秀,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杨绛一生,不似先生钱钟书著作等身,作品却几乎部部精品,文风朴素冷静,文如其人。

她在上世纪40年代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一直上演到2014年,经久不衰。

她在92岁高龄时写就的回忆散文集《我们仨》,早起豆浆清粥,下午读书写字,晚来散步。就只两个人再没有其他。简单平实的生活,却充满趣味。是有怎样的心态,才能有这样超脱的生活境界。

她100岁时发表感言: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倾吐了无数人的心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当才子遇上才女

真的有一见钟情

1932年,杨绛在清华大学和钱钟书第一次见面,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再见面时,钱钟书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订婚。”杨绛答:“我也没有男朋友。”从此两人便开始每日鸿雁往来,一发不可收拾。

早在一同念东吴大学时就钟意杨绛,还放出“杨绛已有男朋友”的话的费孝通,闻讯赶来清华大学找杨绛“评理”,以多年好友的身份,认为自己比钱钟书更有资格做杨绛的男朋友。这样看似有理有据的说法,却遭到了杨绛不喜不怒的“无情”拒绝。

日久生情固然稳固可靠,但一见钟情、怦然心动的体验更让人无限憧憬、心旌摇曳,而他们一见就钟情了一辈子。这样的经历谁又能说不羡慕?

我们常说,嫁人娶妻要门当户对,婚姻才不容易瓦解,杨绛却说:“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钱钟书家是旧式人家,重男轻女,两家原是门不当户不对。嫁入钱家后,杨绛从大小姐降为钱钟书的“老妈子”,但她从来不觉得委屈,她为他整理书稿、做饭煮菜、生儿育女。两人还时常开展读书竞赛,互相交流心得。

他做事拙手笨脚,分不清左右脚,打翻墨水、弄坏门轴后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一筹莫展。每每这些时候,杨绛总是说“不要紧”,并帮他解决一切烦恼。

杨绛的周到体贴亦换来先生钱钟书的深情回应。

两人同赴英国留学一年后,杨绛怀孕了,钱钟书开始自觉学做家务,第一次会划火柴,第一次做饭……每每取得一点成就,他总是异常开心地向妻子展示,像个孩子一样。

劳动之余,他谆谆嘱咐妻子:“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抱着一心求得的女儿阿圆,钱钟书仔仔细细看了又看,果然喜欢得不得了。

后来,钱钟书很认真地对杨绛说,他不要第二个孩子,因为如果他们更喜欢那个孩子,怎么对得起阿圆呢?对女儿用情专一外,这其中必然也包含着他不忍妻子再受生育之苦。

除了生活中的互相照顾,杨绛亦是最懂先生作品的人。

在读罢钱先生有名的小说《围城》后,杨绛曾一针见血总结道:“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然而,自从进了钱钟书的围城后,她从未想过要走出去,而是甘心“困”在里面,用心经营专属于他们两个人的一世情缘,即使在最困苦的日子里也不离不弃。

他们跨过了生离

却终究败给了死别

“文革”年代众生凋敝,钱钟书和杨绛双双遭下放,两人沉默地接受了现实,还常常苦中作乐。

1969年11月,钱钟书被先行下放改造。在他走之前,杨绛补了一条裤子给他,针脚杂乱且厚如角壳。钱钟书却说好极了,穿上好比随身带着个座儿,随处都可以坐下。

杨绛看守菜园的时候,钱钟书的宿舍离她只有十多分钟的路。他是通信员,每天下午要到村上邮电所,途中会路经菜园,这对老夫妇就可经常在菜园相会。杨绛戏说他们的相会远胜于旧小说、戏剧里后花园私相约会的情人。

虽然环境黑暗、世态炎凉,但他们凭着一腔真情,努力坚强起来,为对方点亮一束光,即使暗淡微弱,也足够互相扶持淌过暗流。

然而,他们跨过了生离,却终究败给了死别。

1997年早春,杨绛爱女钱媛因患脊椎癌去世,次年岁末丈夫钱钟书去世。

在钱钟书去世前两年,杨绛起先去探望他,两人见面还说说话;后来钱钟书没有力气说话,就捏捏妻子杨绛的手代为回答;再后来,就只能用睁眼来与妻子交流。有时候,即使相对无言,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也是一种慰藉。

夫妻俩就这样惺惺相惜,直到1998年冬的一个早晨,钱先生离开人世。杨绛陪着先生的遗体一直到达火化场,久久站着,不发一言,背影瘦小单薄却异常坚定。

多年以前,钱钟书曾借用传记作家的话对杨绛真情告白,“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这也是杨绛对丈夫的深情回应。

我想,这更是他们一生夫妻生活的写照。再好的婚姻也不过如此了吧,一生只爱一个人,一生两人互为知己,一生一生平平淡淡相携走过60年。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杨绛说,人间没有永远,她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她一个人思念着“我们仨”。也许是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杨绛并未消沉下去,而是专注于处理未竟的事情。

她投身译著之中,努力忘掉自身的悲喜;后又致力于整理钱钟书的书稿和作品,将其一一安排妥当,付梓出版。

按照同先生和女儿生前的约定,杨绛又把两人所得的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鼓励贫苦却上进优秀的学生。

在百岁时,杨绛说自己“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这样一个谦和平静、与世无争的老人,实在难找出第二个。从民国到现在,这位百岁老人,依然心存乐观,保持内心的安宁,人生也活得更加通透和舒适。

如今她已看尽人情冷暖,了却所有心愿,不着繁华,不惧死亡,只平和地迎接每一天,等待归家。她不着一言,周身就已自然散发出一种向上之气。岁月留给她的,已远远不是光阴的沉淀,而是超越庸常的大智慧了。

  • 标签:
  • 本文由 嫣然 发表于:2024-12-27 16:1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