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喜欢诉苦的人,他们大概会一直苦下去

不知大家身边有没有那种特别喜欢诉苦的人?主任身边就有一个特别热爱诉苦的姑娘,名叫小溪。小溪是我的大学同学,她长了一张人畜无害的脸,乌溜溜的长头发迎风飘摇。照说这样的姑娘应该挺招人喜爱吧?但是并没有,同寝室的姑娘都不怎么喜欢她。

比方说刚开学的时候集体军训,我当年还是个没有被社会折磨过的小公举,自然是不愿意每天日晒雨淋。但是我从未跟同学们抱怨过一句,因为大家都很辛苦,没有谁比谁容易。也没有求助于父母帮我弄病假条,因为欠任何“人情”都是要还的,在这件事上别人帮了你,在那件事上就会要求你或者约束你,包括父母在内。所以前两周我刻苦训练,跟教官和辅导员搞好关系,后两周在辅导员的默许下,偷偷的溜了回了家“养病”。

我走的时候大家关系还挺融洽,十一假期结束返校,我感觉姑娘们都不太爱搭理小溪了。有一次在食堂吃饭,小溪寝室里的另外三个姑娘就坐在我旁边。a说:“我们不叫小溪一起吃饭会不会不太好?”b说:“她来了我们就都吃不下去了,一会儿说什么菜里面可能有老鼠屎,一会儿说餐盘洗得不干净,一会儿说什么菜和什么菜放一起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每次跟她吃饭,我都从未吃完过,因为实在是吃不下去。”c说:“要不我们给她带瓶酸奶回去吧,不喊她吃饭,回寝室又要被她抱怨一通,中午都没法儿安心睡午觉了!”

听到这里我大概明白小溪为什么不受欢迎了,因为她实在太喜欢抱怨和诉苦了。军训的时候,大家都顶着烈日走正步,晚上还得洗衣服。从没过过集体生活的我们,自然免不了抱怨两句。但只有她,从第一天到半个月都还在抱怨。大家听够了抱怨,没有人搭腔,她依然能够自说自话的抱怨。

由于体育课我跟小溪选的一样的课程,一起去上课的时候她常常跟我聊天。聊天的内容,也基本都在抱怨。例如:“我好羡慕你啊,你爸爸每周都来接你,我爸从不来接我。你男朋友总来学校看你,我男朋友一个月都不会来一次。我怎么这么可怜啊!”

殊不知,她爸不来接她是因为她爸管理着一个庞大的公司,经常出差。在那个大家普遍坐公交出行的学生时代,小溪去哪儿都是打车。我男朋友的学校跟我离的近,她男朋友的学校都不在武汉市好么......人家过来一趟跟旅游似的,学业又非常紧张,每个月都拎着一大箱零食来看她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是,她似乎从未觉察到自己所拥有的幸福,眼睛里只盯着生活缺失的部分,那份任何人都无法拥有的完美。久而久之,大家就不爱跟她相处了。更糟糕的是,有些同学不仅觉得她矫情爱抱怨,甚至觉得她在变相的炫耀。炫耀自己娇生惯养,炫耀自己家境殷实,炫耀疼爱自己的男朋友。可见抱怨不仅带来隔膜,还会带来误解和偏见。

毕业后,我跟小溪几乎断了联系。直到去年,她结婚的时候找我买红酒,才加上微信。多年未见,我指望小溪能所有进步,没想到她一点儿都没变。翻开她的朋友圈,不是在抱怨老公没时间陪她,就是在抱怨同事难相处,甚至还会吐槽婆婆做饭不好吃。

甚至在武汉最好的酒店举行婚礼,她都还要抱怨自己不是酒店当天接待的唯一新娘。其实小溪的生活本不缺少什么,甚至比很多人都要过得好。但她对眼前的一切似乎都不满意,总是牢骚满腹,怨天尤人。

最近听说小溪正在办离婚,个中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大概是没有男人可以忍受一个无论如何都不会满意自己的老婆。他们所追求的认同感,崇拜感到她那儿一股脑全变成了挫败感,试问谁受得了?但我衷心希望他能再给小溪一次机会,她若真离婚了,又该天天诉苦了!

那些爱抱怨的人大多不是为了得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纯粹喜欢抱怨而已。那些喜欢诉苦的人,往往也不是真苦,只是为了博得他人的关注,关爱甚至是同情。那些真正品尝过痛苦滋味的人,往往是沉默以对生活的种种浩劫。

蔓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是我客户店里的一个小女孩儿。只身一人从外地来武汉读书,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在店里打工了。在大家毕业既失业的时候,她已经在这家葡萄酒旗舰店工作一年了。我每次去店里的时候,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老板不在的时候,别的店员大多低头玩儿手机,她不是在盘点库存,就是在倒腾陈列,再要么就是热情的给客户做推荐。我每次看到她,我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久而久之,自然与她亲近了一些。

有时候她会跟我讲她们镇上的故事,也会向我请教一些葡萄酒的知识,还会跟我讨论送妈妈什么礼物最好。但是她从未提过自己的父亲,很久以后我才得知,在蔓廷十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蔓廷的母亲也很快改嫁了,嫁到相邻的镇子上,又生了一个儿子。

蔓廷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唯一的梦想就是考到城里来,好好读书好好赚钱,报答老人的养育之恩。虽说母亲改嫁后,一年也难见到两面。但是蔓廷的学费和生活费都是由母亲在负担,所以每年母亲节和妈妈的生日她都会寄礼物回去。

蔓廷的经历让我感动落泪,我曾以为她跟我一样,是出于喜爱才做这个行业。没想到这个94年的姑娘,经历过这么多我不曾想象的苦。她每天都积极生活,努力工作,笑得灿烂。如果不是我主动问起,也许她永远都不会把这些年的经历告诉我。

一年多了,她的老板,同事都只看到她努力工作的身影,却不知道这份努力背后的艰辛。也许别人混日子,销量差只是过着空虚无聊,得过且过的生活。而她却直接面临着交不起房租,吃不上饭,无法在这个城市立足的现实问题。所以她每天来的最早,走的最晚,工作最拼,一刻也不敢停歇。她的悲惨经历确实让人心疼不已,但是她从不用这些博得同情,这正是我最欣赏,喜欢她的地方。

不像一些选秀歌手,一上来先眼巴巴地望着评委哭一通。再诉说一下自己从小到大的悲惨经历,渲染一下自己身残志坚的高贵品格,再要么就是讲述一下自己抗癌三年的心路历程。真搞不懂这是在选秀还是在选惨。真不是我缺乏同心情,我同情所有父母早逝,穷困潦倒,罹患癌症,感情受挫的人。

但是,我讨厌任何人过度消费我的同情心。你父母早逝并不能弥补你唱歌跑调的问题,你罹患癌症也并不意味着今天不让你通关的评委,他们都缺乏同情心。永远都要记住,没有人会为了你的悲惨买单,人们只会为了你的能力买单。

我最喜欢什么样的选手呢?大概是那些一开口就唱歌,唱完了就下台。不说一句废话,只凭实力说话。不用悲惨经历消费观众眼泪,只用完美歌喉征服评委耳朵的人。悲惨经历,只能作为实力已经获得认可之后的加分素材。而不能作为弥补各种实力不足的补充材料。那些一上来就说自己穷困潦倒的选秀歌手,他们大概会潦倒一辈子。

什么样的人最爱诉苦呢?祥林嫂那样的琐碎的,愚昧的无知妇女最爱诉苦。什么样的人需要被同情?弱者才需要被同情!生活的强者总是小心翼翼的藏好每一处伤口和淤青,生怕别人同情的目光灼伤自己高高在上的自尊心。祥林嫂的结局是什么呢?鲁迅写道:“她精神萎靡,被赶出去当了乞丐。在一个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风雪中。”同情的作用又是什么呢?别人大概会因为心生同情,帮助或者原谅你一两次。但最终会漠视你,躲避你,甚至远离你。

听说小溪因为个人问题影响工作被老板开除了,丈夫因无法忍受她的抱怨和纠缠,与她分居了。而蔓廷由于工作表现优异,已经升为店长,月入过万。这两个自身条件千差万别的姑娘,因为性格原因最终过上了她们不曾想像的生活。只不过一个比想象中要差很多,一个比想象中要好很多。

生活中有苦有甜是标配,然而喜欢诉苦的人通常只愿意品尝甜,不愿意吞下苦。并且在尝到甜头的时候从不感恩生活的美好,从不分享生命的喜悦,从不给带旁人乐观正能量,他们觉得那是自己应得的。遇到一丁点儿苦就开始各种委屈,各种抱怨,各种诉苦。仿佛全世界都应该停下手头的所有事听他诉苦,给他安慰,替他分忧。凭什么?这个世界欠你么?他们信奉“爱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原则,整天有事没事就一顿哭。爱哭的孩子是不是都有奶吃我不清楚,但是爱哭的大人是真的挺讨人厌的。

那些四处诉苦,索要同情的人,他们周身都笼罩着一层巨大的负能量气场,让每一个靠近他的人都感到压抑,憋屈甚至是痛苦。久而就是,就会产生类似于:“你惨全世界都得让着你么?你穷是我导致的么?你失业了你就有理了是么?你被甩了我要负全责么?”这样的内心呐喊。所以那些被诉苦的对象,就会逐渐远离这些爱诉苦的人。爱诉苦的人无人可诉,又缺乏独自消化负能量的能力,心里只会更苦。于是就有产生了一个经典表情包:宝宝委屈,但是宝宝不说。

我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一只猴子不小心受了伤。伤口不算严重,但是受伤的猴子每看到一只猴子经过,都会扒开伤口被它看:“诺,我受伤了,我好可怜。“于是还没回到山洞里,受伤的猴子就死掉了。因为反复扒开伤口的过程,使它失血过多,伤口感染。

所以说,如果你只是爱抱怨请你闭上不停抱怨的嘴巴,因为这样真的不讨人喜欢。如果你真的受伤了,也不要反复扒开伤口给人看,每扒一次都痛一次,每痛一次,都是伤害。多伤害一次,就离伤口愈合更远了一些。亲爱的姑娘,你要学着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我知道成长有很多委屈,生活也有很多磨折,但是我们都要学会默默承受,独自消化。这是一个成年人处理负面情绪所应该具备的正确解决方式。

拼命忍住眼角的泪水不让它打湿脸颊,同时还挤出一丝倔强的微笑。这样的姑娘是真的比那些动辄嚎啕大哭的老娘们儿让人心疼一百倍好么?!所以就算“诉苦”也请用正确的方式适当诉苦,才能在不引起他人反感的前提下得到帮助和同情。例如,幽默的吐槽,娇嗔的埋怨,睿智的自嘲,这些都比无休止又无意义的逼叨逼,叨逼叨要好太多!但是能不诉苦,尽量闭嘴。就像我经常告诫自己的一句话:我要过得好,不要同情票!

凡尘既是苦,吃苦,化苦,不言苦。其中,不言苦,最是修行。反观那些喜欢诉苦的人,他们大概会一直苦下去。

  • 标签:
  • 本文由 雨婷 发表于:2025-01-16 07:1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