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与三年前的高中入学数量相比,重庆高考报名人数比当初减少2万人左右。而据调查,应届高三学生中,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
头悬梁,锥刺股,辛辛苦苦好些年。风里来,雨里去,终于熬到了将要出人头地的地步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考生放弃了这个“凤凰涅盘”的机会呢?老师曾经把高考比作“百万大军过独木桥”,难道这两万弃考的学生都是懦夫,上不得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也难道是他们根本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在这最后的最后突然“恍然大悟”,不想再去白白浪费精力?但是,苦读这么多年,到头来的目的不就是拿到那张大学的“门票”吗?就算明知没有希望,但是,又有谁愿意轻易放弃这个用十年等来的机会呢?
其实,我感觉问题不在这里,他们心里抗拒的并不是当下的困难和对自己的绝望。他们考虑的是以后的路。这就像我和我的女朋友去欢乐谷坐过山车,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终于可以上车的时候,我们却放弃了花费两个小时等来的机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害怕了,我们害怕上车后那种被吓的面色苍白,心碎落地,每过一个弯道都“享受”一次绝望的的感觉。其实,高考如此一样,就算有幸上了大学的“车”,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面临的是什么,是高额的学费、生活费。加上摆在眼前的找工作难的现状,致使近年来,大学的意义有所淡化。这样以来,“读书无用论”便开始蔓延开了,他们也产生了恐惧,像我们坐过山车一样的恐惧。所以,最后时刻,他们也撤了
当然,也不排除有那种“冒死”坚持到读完高中,一听到学习二字就想吐,在打这最后一场战役的时候做了逃兵的“终极厌学者”。
突然又想起还有一种可能。这种“可能”可能各个学校都存在,而且是一个万万不能忽视的“可能”,这种“可能”来源于学校的“虚伪”和“卑鄙”。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我和班主任的关系挺好,临近中考的几天学校会给学生发“报名卡”,但是这个“报名卡”不是人人都有的。对于那些班里的“后进分子”,老师会以“考学无望”为由剥夺了他们的报名权利。当时单纯,不知此为所以然,本以为“上边”就是如此规定。但是,还是后来从班主任口中得知这是学校为了提高本校升学率出的“下下策”。从我们入校就在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但是,时至今日,为了一个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数字,好多深具潜力的孩子被断送了。感觉那些孩子,从一开始就是被学校绑架了,他们索取了这些孩子N年的学费,最后眼看要走出厄运的时候被“撕票”了。
记得老爹有云:读书是最好的出路,却不是唯一的出路。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读书不好的也不能说明是个废人,在别的路上可能会走的艰难些,但同样也会有成功。但是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俗话又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个人之见,大家还是多相信一下古训。对于读书,今非昔比,绝不再是“之乎者也”也不是“呜呼哀哉”,今天的读书是学科学,长本事,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自己,到经济的海洋中去“烧杀抢掠”,才能“取得黄金”,“夺得美女”。
在这个和平安定的“朝代”下,我还是建议大家多长点本事,让将来的工作也能玩起点高难度,当然也会拿到高薪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可能往高处走会遇到更大的困难......但是把这一切坚持过去,太阳还是会照常升起,天依旧很还是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