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阵子《我的少女时代》这小片儿,先是疯狂刷了我的脸书首页,然后又大肆侵占了我的朋友圈。关于少女心的讨论,顺理成章地又在所有的意见平台中变得热烈起来。
不禁想起来好多年前看《初恋这件小事》的情境。我和舍友两个人窝在她的小床上,对着电脑屏幕哭成了傻逼。我对自己说,如果最后我的阿亮学长,也是喜欢我的,就好了呢呜呜呜。后来我和小时候的暗恋对象机缘巧合说开了,原来对方真的是喜欢过我的,那一瞬我的少女心忽然有了依附,却又因为可以预见的彼此再不相交的人生,一下子成为了过去。
我真正的成长,好像是从人生的这个逗点开始的。
在这之前,我是一个自己徒手修脚踏车链条的标准假小子。父母不多管束我但也不曾教过我温柔,没带伞的下雨天我淡定地贴着沿街商店在窄小的屋檐下走回家,跟男生打篮球比跑步偶尔说脏话,对人的喜欢憋在心里不吭声,喜欢损人,要自己说一句赞美的话比登天还要难。
后来成绩严重滑坡,在年级最厉害的班里稳固地垫底,每周小考的排名纸贴出来我看都不想看。高考去了很普通的大学,每次参加老同学聚会都很挣扎,对自己的信心躺在地上爬不起来,却死倔着不让别人看出一点端倪。
就这么硬邦邦的活了二十年。直到供我仰望了整个青春期的“阿亮学长”跟我说,你是笨啊,我也是喜欢过你的啊。
那些被古怪的脾气压抑住的少女心忽地砰然迸发。
我终于正视起自己执拗的过去。啊,彼时好像不管是老师、父母还是同学,谁都希望我是一个强势的孩子。大概是因为那些少女情怀一直没有找到依附与肯定,才总是被偏执的情绪狠狠踩在脚底,寻不到出头的空间。
这是我的少女时代。更准确的说是,还没开始长大的少女时代。小心翼翼的,需要支撑的,枝丫还无法独立抵抗整个世界的少女心。
2
知乎上有一个高票答案我很喜欢。
“我希望有天在院线上看到的,不是打胎打架式的胡作非为,不是青春期狗血遍地,成年后蝇营狗苟的剧情,而是主人公努力补齐缺憾、跟往事和解,最终成长为一个勇敢又柔软的大人。”
最近的我大概是这样啦。
虽然我那个到五十岁还是把女儿当儿子养的老爸,依然会在我掉眼泪的时候说哭哭哭哭有什么用,我再也不像小时候那样咬着牙不说话了,而是无赖地打滚喊,嘤嘤嘤我一个女孩子家家的哭都不能哭了吗呜呜呜呜哇哇哇!然后看着老爸露出一副姚明脸,兀自又想笑。
我开始会在,觉得妈妈今天的大衣很漂亮、同学的气质很棒、朋友的想法很让我膜拜的时候,一五一十地把这些想法全部闪着星星眼告诉对方。
我的性格好像松了一口气,并且越变越柔软。开始喜欢粉粉的事物,看着地铁上婴儿车里小小的脸会低声惊呼好可爱,尤其是来了台湾以后,那种双手合十双目蹦星星的举动跟这里遍地的初恋气息毫无违和感。我意识到自己变得坦然。
不是年少时候那种因为懵懂才心思单纯的善良,而是在可以直面过去,多少稍微经历过一些人生起伏和冷暖之后的年纪里,有力量的澄澈。
我还开始有一点明白什么叫柔软的抵抗。抵抗这个世界的冷酷,抵抗人生的阴暗面,抵抗不喜欢的人和事,要用微笑的眼睛,和勇敢又不自我纠结的心。
3
提到最近遇到的少女心的话,在台湾遇到的这一位统计学老师是不能绕开的人物。
我的统计学老师是一只姓翁的年轻大妹子,说年轻也不算特别年轻啦,小孩也会走了,大学时代还是混着 BBS 过来的。
不过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有精气神。
即便是在抱怨晚上睡不好早上醒得早的时候。
她抱着双臂站在讲台上好委屈地抱怨。
当初教师公寓楼下那块机车停车场扩建的时候,我就知道日子要不好过了。每天凌晨两点还有人骑车机车突突突突回家,今天财管系在那片地开趴,明天又是土环系在那里开。好嘛。这样就算了,隔壁的排球场居然又早上五点!五点就有人打球!
我被吵得头痛,只好下去跟同学说,同学~麻烦不要这么早在这里打球可以吗~他居然跟我说,又没有明文规定?!好嘛,那我就给你找明文规定,我回家去翻翻翻,终于给我找到了在一个公共空间管理法例里面有写,晚上十点以后早上七点以前公共空间要保持安静!后来我就去学校投诉,他们就在排球场立了一块牌子写说,早上七点以前不能打球。
……但还是有同学会在那里打球,我就只好又穿好衣服下去,指着牌子说,同学……这里有写,现在不可以打球哦……然后他们是会走啦没错。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差,我依然还是每天一早被吵醒要走到排球场去……
大家笑得人仰马翻。
这种对事的坚持和戏谑的调侃,有小固执又不会牙关紧咬的生活态度,超级超级吸引我。
上课讲题讲错被指出来的时候,她都会马上认错,然后夸奖指出错误的同学。
她会叉着腰教育同学,诶你们不要怪对岸啦,已经有那么多研究说明台湾大部分雾霾都是我们自己制造的,你们难道都不生气不想要改变一下吗。
提到一点经济学的内容时,就会不自觉地扯到自己在打电动时候的生财之道,眉飞色舞洋洋得意。
还说起自己的先生,也是一位大学老师,说他一直想开一门课叫做《电动与人生》,表情幸福又自豪。
我去加她脸书,发现她发状态还特别喜欢用颜文字,俨然就是个少女嘛。
啊,原来是少女。
啊,原来这就是大人的少女心。
直视自己的对错,清楚自己的责任,享受自己的喜好,拥抱应有的幸福。
还有柔软的坚持。
她转过身一边写板书一边说。
哎呀,那些同学其实也没有错啦。只是这样我真的不行,我还在想解决办法啊,头痛头痛。
4
据说独生子女最大的问题是,二十好几了还觉得自己十八岁。
我看到这个论调的时候,觉得膝盖深深中了一箭。
不是说自己不在成长啦,不过确实好像长的比较慢。尤其是一直念书,躲在象牙塔里,不用靠自己的肩膀背起生活重担的话,好像心智就一直会相对幼稚。会任性,觉得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做,难争的荣誉就不争了,讨厌的人就不交往好了。会有这样潜意识的倾向。
然后对外叫嚣自己还是一个少女啦,不管不管,我就是有颗少女心。
好像比我严重的人大有人在。
不过也是意识到自己的矛盾才写这样一篇文章。我想帮自己理清楚,该继续保有的纯真和该放下的幼稚之间的区别。
前阵子有一天坐公车去夜市觅食,两个放学回家的高中生,穿着白衣黑裙的制服坐在我的听觉范围内。我听见她们在说。
唉所以他知道你吗。
当然知道啦。
可是我觉得他很壮诶。
可是他有肌肉啊!
果然再也回不去了呢,叽叽喳喳讨论隔壁班男生的年纪。
陈绮贞在《不在他方》里写:
忍耐过一种只有自己能让自己解脱的遭遇,成长的计时器才真正开始启动。
不说“疼痛”,不说“伤痕”,没有这样年轻又漂浮的词语。
只是点点头说,该长大的时候就长大吧。
我原本一直以为她是最应该停留在青春里永远做梦的少女。
可是看了她的散文才懂得,她的少女心原来也是在威尼斯感过冒、在哈瓦那迷过路、在大学曾经转系失败、在早餐店里看过城市匆忙之后,在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生活里,沉淀下来的洞察一切的眼睛。
原来在曾经狂奔、舞蹈、灿烂的说话这样的歌词之外,是脚踏实地式的,不强调白衬衣或是流苏裙,不游走在什么东西边缘的,触摸着琐碎,感受着热腾腾的生活的。
这样子的眼睛。
没有人会永远停留在少女。
没有人可以永远长不大。
我会尽己所能,努力补齐缺憾、跟往事和解,最终成长为一个勇敢又柔软的大人的。
嗯,这正是我不愿做少女的少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