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信仰的人,往往不客观

经常会有朋友或读者问我:你的信仰是什么?

我仔细回忆良久,才发现我竟然是个没信仰的人,并且,我也不打算有信仰。这几年来,关于中国人信仰缺失的文章到处都是,但,我要说的信仰与一个人的善恶无关。

小时候,长辈是笃信佛教的,记得那时候我若生病,父母必然着急带我去医院打针配药,如果一下看好了就罢,如果看不好,我的爷爷奶奶一定会说:“肯定是在哪招惹了脏东西,小孩子身体弱,很容易沾染晦气,赶紧带她去拜拜菩萨。”若遇到质疑,他们会广泛举例,谁谁谁家的孩子生病,去医院看了好几次,但一直不见好,医生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后来家里人带他去庙里烧了香,第二天就好了。

当我慢慢长大后,尤其是广阅群书之后,我是肯定不信这些的。爷爷奶奶宠我是出了名的,举个例子,小时候我看见天上的月亮很漂亮,哭闹着要月亮,一般人哄两句也就算了,但我爷爷硬逼着我爸拿根竹竿爬到屋顶上去够,直到我自己说“爸爸根本够不到,我不要了”才让我爸下来。但如果我敢质疑神明的存在,他们会立刻慈祥全无,变得严肃凌厉,好像我一下子成了他们的仇人,如果我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会非常严厉地警告我:“你懂什么,胡言乱语的。”

记得有一次,我被他们神神叨叨弄烦了,大声反驳:“神呢?菩萨呢?你们亲眼见过吗?没知识没文化才信这些。”然后,我头上就挨了一巴掌,那是我记忆中唯一一次挨打,因为我质疑了他们的信仰。

后来,我考上了不错的大学,爷爷奶奶张罗着要去还愿,并且叮嘱:“你能考上大学,都是菩萨保佑,去了不准胡言乱语知道吗?”

我翻了个白眼说:“拜托,我要是天天呆在家里从不学习,多少个菩萨保佑我也没用。”

爷爷气得干瞪眼,但我已经大了,他也老了,不好意思再打我,父母也数落我,别再跟他们抬杠了,万一气出个好歹来,我还得背个不孝的罪名。之后的几年,但凡有亲戚朋友替孩子来问我高考的经验,我爷爷奶奶一准说:“她高考之前,我去庙里给她许了愿,然后她就考上了,很灵的。”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我一直认为我是对的,觉得他们实在太顽固了,我坚信但凡和我一样念过很多书的人,肯定也会认为所谓的神都是无稽之谈。但近年来,我开始反思,这么多年,他们非常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信仰,而我却在有意无意地坚持了另一种信仰。

某一天,我在看一篇文章时,突然发现,爷爷奶奶无法证明他们的信仰存在,而我也无法证明他们的信仰不存在,我突然意识到过于坚持某一种观点,往往就不会客观。

前几天,我认识了一位挺有名的教授,碰巧最近我的文章在网络上挺火,他也看到了一两篇,他说:“你的文章都是唯心主义,比如你非常强调个人努力,而对现实里的环境考虑得很少,你认为无论多恶劣的环境,只要努力了,就可以改变。”

和他的交谈中,我知道他奉行唯物主义论,认为现有的条件决定一切,如果一个人出身不好,学识有限,再努力能达到的高度也是有限的。

事实上,无论是唯心或唯物都不能证明自己绝对正确,但人一旦奉行某种观念后,就会将它的作用人为地扩大到无限,并且不能接受任何质疑。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一个人认识的局限性。这就像在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坚持独身主义,就很容易对别人的婚姻抱有轻视,而一个人坚持人必须结婚,也很容易对未婚的人带有不屑。

但真相是什么呢?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信仰,也没有绝对错误的信仰。比如唯心与唯物,往往两者的结合才能客观地还原整个世界。

所以,当一个人太过执着于某种观念,说话必然会带有极重的主观意识,也很容易做出执拗的行为。

这一点,我是在一位杭州读者的故事里明白的。

她出生于一个很闭塞的小山村,家里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父亲性格粗暴,经常痛打母亲和他们四兄妹。小时候,他们经常看见母亲被打得皮开肉绽,母亲只会叫他们赶紧躲开,以免父亲也殴打他们,而打他们兄妹时,母亲只会苦苦哀求,在一边哭泣。

后来,慢慢长大了,父亲还是习惯性的打他们,事实上只要他们联合起来完全能够对抗父亲,但他们从来不会反抗,即使被父亲打得头破血流,唯一会做的事也只是躲避与求饶。

后来大哥结婚后,沿袭了父亲殴打老婆的习惯,而二哥沿袭了母亲的懦弱,为了还两个哥哥娶媳妇欠下的债,父亲将姐姐嫁给一个粗鄙瘸腿的男人,姐姐以泪洗面,但是不敢反抗。后来,父亲要把她嫁给一个吃喝嫖赌的男人,她也像姐姐一样,在家里哭得跟泪人一样,却不知道该怎么办。

后来,她遇到了邻居大娘,塞给她五百块钱:“闺女,嫁给这样的男人,你一生就毁了,赶紧逃吧,有多远就跑多远。”

那时候,她像突然惊醒了一般,原来她除了接受还可以逃跑,当她收拾了几件衣服走出房门的时候,二哥等在门外默默地递给她五百块钱说:“走得越远越好。”

用这一千块钱,她辗转到了杭州,进入一个她连想都没想过的陌生世界,面对我惊讶地表情,她告诉我以前根本没有电视和网络,也没念过什么书。后来,一个男生追求她,非常尊重她,她觉得难以想像,用她自己的话说:“从小看着母亲挨打,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男人会这么疼女人,因为我以前的世界里没有人告诉我这些,而我也接触不到这些。”

最后,她用很温和的语气告诉我:“你们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可能根本无法想像这个世界上最穷的地方是怎么样的,就像我们无法想像你们的地方有多繁华一样。”

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一个人再博学,也避免不了认识的局限性,这个世界上有太多我们不懂的事物。我们坚持甲,往往是为了说明乙错误,可在很多事上它们之间根本不矛盾,甚至是一种补充。

  • 标签:
  • 本文由 嫣然 发表于:2024-12-20 02:1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