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必定信佛,但必定要有佛性,佛性,即“自发”,和“觉他”的德性。
●佛性,最讲一个“善”字;禅境,最讲一个“淡”字。
●用佛待人,本身即佛;用佛性悟人,人可兼佛。
●善心,点亮心灯;慧心;使心灯长明。
●仁慈的人,每每能够化险为夷;觉慧的人,经常能够化险为夷。
●社会,向善的人越多就越协调;人生,戴德的心越多就越美妙。
●不说他人是非,不念他人恩仇,是善心;时候诚恳待人,昼夜分心办事,是懿行。
●心地仁慈的人,边幅必定动听;内心满足的人,生涯必定快活。
●贪欲是苦楚之根,恬澹是快活之源.
●待人要有对等心,对已要有平常心。
●积德能够得福,积德能够增寿。
●大慈缘于大善,大善缘于大爱,大爱缘于盛德。
●只要忘怀对他人的善行,才会持续不断的为他人施善。
●情是一种心灵感到,情中自有妙趣;淡是一种心灵味觉,淡里自有佳境。
●和为贵,以是才要和气、和气、战争;忍为高,以是才需谦让、忍受、哑忍。
●忍,偶然要让,偶然要耐,偶然要隐。以是,忍其实是另一种情势“韧”。
●福临心享,祸至神伤;祈福逃难,人自健康。
●统统天真烂漫,统统随遇而安,乃心性之至境。
●千眼,意在观世,千手,意在济世;人世福音,无过如斯。
●存私者入俗,去私者重生,忘我者才是慧觉。
●出世者聪,降生者慧,以降生精力做出世志业者觉。
●人生悟道,在聪慧的台阶上只能仰望,只能在聪慧的峰顶才会俯瞰。